佛弟子文库

万里无寸草处去

妙境法师  2023/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万里无寸草处去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峰禅师,都是了不起的禅师。结夏安居圆满了,洞山禅师对大众说:“结夏圆满了,各位大德东去、西去(离开这里,要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到东边去、到西边去,南边去、北边去参学),不如万里无寸草处去!”

万里无寸草处去,你不要到那个有草的地方去,到那个无草的地方去。说完了这句话,洞山禅师又说:“万里无寸草处怎么去法呢?”又提出来这么一个问,然后就不吱声了,那么就是散会了。

其中一位禅师就离开了洞山禅师,到别的地方去,到了一个地方就是遇见了一位石霜禅师。石霜禅师就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洞山禅师来。”

“洞山禅师有何言句?”他怎么开示的?说什么?他说了:“结夏安居圆满了,东去、西去,不如万里无寸草处去!就说这么一句话。”

那么石霜禅师说:“会下有谁下一转语?”谁回答这句话呢?说:“没有人!”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回答这句话。石霜禅师说:“何不言‘出门便是草!’”出了这个门,外面就是草。你就这么回答就好了嘛。这个禅师听了石霜禅师说了这个话以后,就又回到洞山禅师这里来,就是把石霜禅师这个话就向洞山禅师报告了。

洞山禅师说:“大唐国里能有几个石霜禅师呢!”这等于是赞叹石霜禅师说得对,这个话回答得是对的。回答对是对,我们听见这个话,我们去看《禅师语录》,看洞山禅师语录看到这里,你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吗?我想,你们都是禅师──离言说相,应该是这样子。我不是禅师,所以我是有言说相,我来解释这个话。当然禅宗的人认为不要解释,我认为禅师说不要解释是不对的,应该解释。我又说出这个话,又是不对了,禅师又不高兴了。怎么解释这句话呢?

我们现在学习的《维摩诘所说经》里边有一句话,“毕竟空寂舍”,说是:“你维摩诘居士在什么地方住?”维摩诘居士说:“我在毕竟空寂那里住,毕竟空寂就是我住的房子。”就是这么一句话,“毕竟空寂舍”。我这么想(就是我自己这么分别),洞山禅师他是读了《维摩经》了,“毕竟空寂舍”;“万里无寸草处去”就是从这句话来的,“毕竟空寂舍”。毕竟空寂这个房子叫做“万里无寸草”,是这么意思。

毕竟空寂是广大无边的,但是这里边没有草,房子里面当然是没有草。但是“没有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草”?“草”就是虚妄分别,虚妄分别就是草。你在毕竟空寂这里学习,常常地学习,就灭除去了我们内心的虚妄分别。这个虚妄分别灭除去了,就没有草了。没有草了,就是你能够证悟了诸法如,证悟了毕竟空寂了,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你东去、西去,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参学,总而言之你还是应该学习第一义谛!就是这么一句话。你不要弄得老是虚妄分别,那个是空过光阴了!就是这么一句话。当然这个话,或者说:“你妙境也是虚妄分别!”那么我也同意,我也同意这也是虚妄分别,但这个虚妄分别还是需要的。

“万里无寸草处去”,万里无寸草处怎么去呢?你怎么能去到那里呢?“万里无寸草”那个地方是第一义谛,那个地方就是诸法如,怎么能到诸法如那里去呢?他就不说了,洞山禅师就不讲了。这个“不讲了”这句话,禅师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你自己去看一看吧,你自己去想一想吧,看怎么样到万里无寸草处去。洞山禅师可能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个意思我不同意,我不同意。若是洞山禅师有这样的思想,我是不同意的。那么这句话传到石霜禅师这里来,石霜禅师回答这句话:“出门便是草。”“出门便是草”,若是说个白话是什么意思?你离开了第一义谛就是虚妄分别,你心里就有烦恼。与第一义谛不相应了,就是烦恼。什么是烦恼?不要说“我火了,我无明大火焚烧起来”,不是,那是太粗显了;你心里面一有动念,才动眉毛就是违犯了祖师规矩!

就是这样子。只要虚妄分别,那就不与第一义谛相应,那就是烦恼境界,就是生死流转的境界。“出门便是草”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话,我认为石霜禅师他也是学习经论的、他也是修止观的,所以他能回答上这句话。你学习佛法的时候,你常常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是观一切法都是如,那么就是向第一义那里去了。

洞山禅师他没讲,我现在讲。就是:你举心动念便与道合,就是行住坐卧、语默,一切时、一切处,你向道上会。谁来骂你一句,你就向道上会,观这一句话——即空、即假、即中,就是到了第一义谛去了。谁赞叹你一句话,“哎呀,你很有道德,你怎么怎么好!”你也观这一句话——即空、即假、即中。“出门便是草”,你就没有出门,你就是向第一义谛去了,向这个毕竟空寂舍去了,在那里住,那么你就不生烦恼,就是这样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

为了洗碗而洗碗

三十年前,当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时,洗碗可不是一件惬...

惟觉长老:学禅不能学「残」

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

高僧谛闲法师的禅定工夫

谛闲法师与印光法师(18611940)为真莲友,彼此同唱教...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证悟到什么程度才能了生死

下面我就说说解悟与证悟和了生死的关系。解悟不能了生...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

受伤未尝不是另一种成全

清朝时,淄川有一个穷小子,腊月将尽,还缺吃少穿,他...

父母为你点亮的那盏灯

总有一些故事让人心动,总有一些文章让人泪流。请看下...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

【佛教词典】琵琶

梵语 tunava 或 vīnā。又译作比巴、批把、鼙婆。别称...

【佛教词典】贩卖戒犯缘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六缘成犯:一、在俗二众,二、...

憨山大师《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

印光大师念佛法语10则

1、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

念佛时妄想很多如何解决

问: 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难以控制,有什么解决办法...

求生华藏不容易,阴境现前反见娘

有两个发愿求生华藏世界的同修,有一天,其中一个得病...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

参禅的先决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阿弥陀佛令一切众生毕竟大乐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所启建的这样的一个大愿,施设净土...

戏剧大师萧伯纳谈素食护生

我们是牲畜的活坟场,为了口腹之欲而将它们斩杀。饕餮...

净界法师法语--智慧的抉择

◎ 生命是无常的,在那无常变化当中,每一个变化你都没...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