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求与恶求

2023/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求与恶求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当时提婆达多虽亦从佛出家,却为名闻利养蒙蔽心性,造作三逆罪:于耆阇崛山推落大石、碎片伤佛足趾而出血,又于王舍城放纵黑象、欲加害于佛;率众脱离僧团别立一派、破坏僧团和合;又杀害已证阿罗汉果的莲华色比丘尼。提婆达多因自己故行杀生,恐惧将受恶报,而前去询问外道六师,六师答以种种邪见,告诉他:“为恶无罪,为善无福;若信敬心生,则丧断善根。”

阿难看到自己的兄长提婆达多为利养故造诸恶业,心中惋惜憾恨不已,悲伤懊恼、哽咽地禀白世尊:“调达真是愚痴!造不善业,破坏善根,使释种受辱。”世尊告诉阿难:“提婆达多非但今世为贪图利养而断破善根,在过去世中也因贪图利养而丧身失命。”

阿难向世尊禀白:“世尊!提婆达多在过去世中贪利丧身,其事如何?恳请世尊开示,我等愿乐欲闻。”

世尊对阿难说道:“善听!我当为汝等宣说。在往昔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于此南阎浮提有一波罗奈国。当时有位名叫摩诃夜移的商主,其妻自怀孕后,性情变得仁善柔和,怀胎期满,生下一名男婴,形体端正,父母对他爱念有加,于是准备美味佳肴,邀请亲戚和相师共同欢庆,席间抱出婴儿示众,并请相师为他取名。相师问:‘此儿受胎以来,有何瑞应之事?’商主回答:‘其母怀胎后,自然变得慈心和善。’于是相师便为他取名‘善求’。善求逐渐长大,好乐行善积德、慈愍众生。之后商主之妻再度怀孕,这次她的性情却变得恶劣,怀胎期满,生下一名男婴,形体丑陋,商主请相师为婴儿取名。相师问:‘此儿受胎以来,有何感应之事?’商主回答:‘其母怀胎后,性情变得弊恶。’于是相师便为婴儿取名‘恶求’。恶求逐渐长大,好为恶事,恒生贪心,且心怀嫉妒。

善求、恶求两兄弟长大后,与其他商人一同入海求宝,两人各带五百位侍从,先后出发。然而路途遥远,行至中途,船上所备粮食即已用尽,经过七日,大众都饥困将死。这时,善求与随行商人,一同诚心向诸神祈祷,希望能得到救济,度过饥乏之难。就在他们诚心祈祷后,遥见空泽之中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树,便朝着那棵树前行,发现了一池泉水。于是善求与众商人又复以至诚之心,祈求诸神哀悯救护。诚心感动了神祇,现身告言:‘斫去一枝,你们所需将自然出现。’众人听闻神祇之语十分欢喜,便将一树枝斫下,果然有美味浆汁流出。斫第二枝时,有种种食物涌出,百味具足,大家纷纷承接、各个都得到饱满。斫第三枝时,各种妙好衣服具现。斫第四枝时,涌现种种庄严宝物,大众所需悉皆备办。

不久,恶求及同行商人也到达此地,众人依善求的方法,也都获得满足。恶求心想:‘这棵树光是树枝就能涌出这么多好东西,何况是树根?我要砍倒这棵树、挖掘树根,这样必能得到极妙上好之物。’恶求心意既定,便命人砍树。善求听闻此事,不禁感到气愤懊恼,告诉恶求说:‘我们中途缺粮、饥饿困乏,生命危在旦夕,幸蒙此树相救,众人才得以活命。你怎么可以忘恩负义,怀此弊恶之念,想要砍伐此树?’然而恶求并不理会善求的劝谏,还是执意伐树掘根。

善求心系此树之恩,不忍见其遭受破坏,便率众人返家。就在恶求将树砍倒之际,出现五百罗刹鬼,将恶求及同行商人悉数食啖,他们的财物及同行伴侣,一切尽丧。”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善求,是我的过去身;当时的父亲,是我今生之父净饭王;母亲是我今生之母摩诃摩耶;恶求则是提婆达多的过去身。阿难!提婆达多由于贪求利养,不仅今生行不善事,过去以来,世世常造诸多恶业。我于往昔无数劫中,常与提婆达多为伴、共处,我恒以善法教之劝之,而他并不接受,反而对我心怀怨恨。”

阿难及在会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闻世尊所言,心中悲喜交集,皆共劝勉、各自惕励,顶戴奉行世尊的教诲。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九·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

省思:

贪求利养为害甚深,能令人远离圣道、断破善根、造诸恶业。经云:“愚者贪利养,不见其过恶;利养远圣道,善行灭不生。”愚痴之人短视近利,为贪求利养造作诸恶,纵得一时的荣名、财富、权势、地位,过后却难逃恶报之苦,非但无利,反更增于祸害。行者洞悉利养过患,当善自省察,将种种贪着看破、放下;不求世间名利恭敬,但为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是发心,如是行持,必能深入佛法大海,得究竟真实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

本分的钱都受不住,意外的财能守住吗

人人都讲发财,所以炒股,发财来得快嘛。可也别忘了赔...

戒贪得自在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

为小失大

从前有一个商人,借给别人五分钱,那人很久没来还,他...

处处不想吃亏的自己

李嘉诚说:有时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慈悲的复仇

禅海从前是一位武士的儿子,一次到江户游玩,做了一位...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世间有三法甚可爱敬,为世间人所贪慕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一天,对...

坠入啼哭地狱的婆提老者

佛陀在世时,有一则公案:一天黄昏,波斯匿王来到佛陀...

【佛教词典】太上灵宝元阳妙经

凡十卷。乃依据佛教大乘经典而成之道教经典。据北周道...

【佛教词典】五篇七聚犯罪受报岁数

亦名:犯戒罪报轻重 子题:突吉罗罪、波罗提提舍尼罪、...

星云大师《四个问号》

各位贵宾、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在天气这样炎热的时...

怎样办丧事才有利于亡者?

虽然绝大多数人并不相信佛教六道轮回理论,可许多人在...

生死的意义

人自出生后,就有生命,就会面对生死。其实,人也不是...

已伸不收

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开

大家学佛,不可以将生活跟修行分两部分,其实不是的。...

若是你有佛法的功课,他那巫术就无效了

我现在再讲一个故事。大菩萨依如来功德之力,我们凡夫...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

如何面对两性关系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摘录自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俗话...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解决当下的烦恼

问: 请问法师,念佛对解决当下的现实烦恼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