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与性

2011/05/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与性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易名为“性”,请问禅师,心与性之差别如何?”

慧忠毫不隐藏的回答道:“迷时则有差别,悟时则无差别。”

学僧又再进一步的问道:“经上说: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为什么你会说无差别呢?”

慧忠国师耐烦的举喻说明道:“你只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时结水成冰,暖时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别。”

学僧终于契会于心。

在佛教里,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法身”、“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等。这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吾人认识自己。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如黄金是一,但可制耳环、戒指、手镯等各种不同之金器,故金器虽异,实一黄金耳。明乎此,心与性名虽不同,实则皆吾人之本体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观心的五法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

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

圣严法师《用平常心应试》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升学考试、求职考试等最热门的季节...

心中的佛可否带我们到极乐去呢

问: 佛教都在说不可著相、著般若,唯有一心,更无别法...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坦诚无欺

做医师的替人家看病,自己的病却无法医治,做老师的教...

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

人类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鸟问它的母亲,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母亲...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佛教词典】五大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

【佛教词典】戒性业

【戒性业】 p0691   瑜伽九卷七页云:如施性业,如是...

圣严法师《懂得因果,更积极》

很多人以为佛教的因果观念是消极的,其实不然,学佛的...

素食最大利益是增长慈悲心

素食对我们人类来说,无论是维持身体健康,或者避免因...

财富与幸福

在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

未成佛前,皆当修习净土法门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 ...

鬼道的十类

在《楞严经》的思想,是地狱受报以后,转为鬼道继续受...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

妄想不管烦恼不停,你修行什么呢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

演莲法师《在家菩萨戒浅说》不邪淫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

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

生气了就绕着房子跑三圈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

坚持良知,不说假话

人常常为自身的利益,不惜说假话,欺骗别人,有时候甚...

降伏自心的秘决

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