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2011/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觉得生命空虚,感到彷徨而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

医生听完了他的陈述,说:“我开几个处方给你试试!”于是开了四贴药放在药袋里,对他说:“你明天九点钟以前独自到海边去,不要带报纸杂志,不要听广播,到了海边,分别在九点、十二点、三点和五点,依序各服用一贴药,你的病就可以治愈了。”

那位中年人半信半疑,但第二天还是依照医生的嘱咐来到海边,一走近海边,尤其是清晨,看到广大的海,心情为之清朗。

九点正,他打开第一帖药服用,里面没有药,只写了两个字“谛听”。他真的坐下来,谛听风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甚至听到自己心跳的节拍与大自然的节奏合在一起。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安静的坐下来听,因此感到身心都得到了清洗。

到了中午,他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写着“回忆”两字。他开始从谛听外界的声音转回来,回想起自己从童年到少年的无忧快乐,想到青年时期创业的艰困,想到父母的慈爱,兄弟朋友的友谊,生命的力量与热情重新从他的内在燃烧起来。

下午三点,他打开第三贴药,上面写着“检讨你的动机”。他仔细地想起早年创业的时候,是为了服务人群、热诚地工作,等到了事业有成了,则只顾赚钱,失去了经营事业的喜悦,为了自身利益,则失去了对别人的关怀,想到这时,他已深有所悟。

到了黄昏的时候,他打开最后的处方,上面写着“把烦恼写在沙滩上”。他走到离海最近的沙滩,写下“烦恼”两个字,一波海浪产即淹没了他的“烦恼”,洗得沙上一片平坦。

当这个中年人回家的路上,再度恢复了生命的活力,他的空虚与彷徨也就治愈了。

这个故事是有一次深研禅学的郑石岩先生谈起关于高登(Arthur Gordon)亲身体验的故事。我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在本质上有许多与禅相近的东西。

“谛听”就是“观照”,是专心的听闻外在的声音,其实,“谛听”就是“观世音”,观世音虽是菩萨的名字,但人人都具有观世音的本质,只要肯谛听,观世音的本质就会被开发出来。

“回忆”就是“静虑”,是禅最原始的意涵,也是返观自心的初步功夫。观世音菩萨有另一个名号叫“观自在”,一个人若不能清楚自己成长的历程,如何能观自在呢?

“检讨你的动机”,动机就是身口意的“意”,在佛教里叫做“初发”,意即“初发的心”。一个人如果能时时把握初心,主掌意念,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这是禅者的最重要关键,就是“放下”,我们的烦恼是来自执著,其实执著像是写在沙上的字,海水一冲就流走了,缘起性空才是一切的实相,能看到这一层,放下就没有什么难了。

禅并没有一定的形式与面貌,在用世的许多东西,都具有禅的一些特质,禅自然也不离开生活,如何深入于生活中得到崭新的悟,并有全生命的投入,这是禅的风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难道您还没有玩够吗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为什么要向竞争者祝福

一个苦恼的杂货商来找禅师,向禅师诉苦道,最近他的店...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气的后果吗

谁是你最大的敌人?如何解脱? 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当思来处不易

释尊在世时,有一名弟子对于信施供养的衣服,才穿了两...

贪小失大的夫妇

有个村庄座落在海边,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

玄奘西行得佛菩萨慈悲加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

【佛教词典】两部曼荼罗

(术语)金刚界之曼荼罗与胎藏界之曼荼罗也。凡密教之...

【佛教词典】骨锁观

【骨锁观】 p0947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四页云:若缘骨...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

情感重的人为何会堕落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

「碎碑刻碑」的典故

碎碑刻碑的典故,是在《感应篇注》里面谈到的。 孙思邈...

多为别人想时,业障就消除了

修道要反过来。世间人认为,我一直为自己努力,我就可...

《楞严经》里辨别邪师的方法

1.毁谤出家,轻蔑持戒: 常言: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

大迦叶尊者与妙贤女

佛经里的种种公案,一个是教化我们,一个是启发我们,...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当我们看到呱呱坠地的初生婴儿,可曾想到这个小生命从...

为母亲打扫心房

母亲因为爱怀旧,晚年生活并不快乐。她常常念及年轻时...

忏悔业障的方法和要点

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

乐善好施的长者

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与其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