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顾小失大

圣法法师  2010/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大事糊涂而小事聪明的人很多,就是说:只顾小小的利益而忘了大事。譬如说:做生意的人,只顾小小的数目计较,而大把的金钱都花在吃喝玩乐上面。小偷流氓从抢骗偷来的钱都花在赌博花天酒地。做官贪污得来的钱花在一个女人上面,都是顾小失大的例子。

从前有一个富翁,在他家里有最珍贵的宝物,也有真珠玛瑙金银财宝无数,还有广大的田地房屋,可以说富可敌国。可是他经商的时候,还是斤斤计较,一点都不肯马虎,顾客欠他一毛钱都千方百计的非讨回不可。

有一顾客,五年前赊欠了他一毛钱,这位富翁有一天,忽然想起了这件事,就老远花了二毛钱的车费,到他家里去追讨。因为主人不在家,所以又花二毛钱车费回来。过了几天又再去追讨,主人又不在,一共去了三次才把这一毛钱讨回来,已经花了十几毛钱,又花了那么多的精神和劳力才讨回一毛钱,这不是很大的笑话吗?

社会上现实和小心眼的人很多,譬如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大吵大闹。为了一张纸或一个茶杯争执而大打出手。为了一句话讲不投机,或逆耳一点即动武打人,乃至告到法院去。日常的买卖不但斤斤计较,就是为了几毛钱也争得面红而赤,结果呢?人格失,人讨厌乃至结冤结仇,这种事情就如吃饭一样的平常之事。

宗教家本是劝人为善,导人于正信,乃至领导人修行,解脱生死等的神圣任务,其人格和修养都应比一般人高。可是有些从事神佛职业的人,不管正法邪法、内道外道、正信迷信都引进来,应付信者。为自己小小的利益,而自他都堕于魔道,岂不是冤枉而可怜吗?

人来此世间本是酬业而来,为了生活须付出很多的精神和劳力。一生都为生活而努力。甚至造很多的恶业!如杀盗淫妄等,使生生世世六道轮回,互报冤愆不休,这不也是顾小失大吗?

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生,你对我有利,我即恭敬尊重,拍马屁!贿赂。对我不利即轻视、嫉妒、欺侮、相害等。甚至使奸耍诈!拼得你死我活。强欺弱、弱肉强食。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使世间如阿修罗场(战场)。是人世间呢?还是畜生的世界?追根究底,只是为了小小的利益而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费重利轻

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

第七个饼

世间万事不论成功与失败,好事或是坏事,都有过去累积...

嘱奴守门

人的智识有深浅高低,个性习惯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隐密暴露

世间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隐密,而隐密也有善的也有恶...

当鸣不鸣

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

能忍自安

佛经说:我们此世界叫做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就是说...

答非所问

世间各行各业,各人有各人的智识和经验,智识有累代传...

庸医治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是庸医了,医病增病,越医越...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迷信咒语的人

有一个愚痴的人,每天都闷闷不乐!邻居看他这么不快乐...

【推荐】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

贼不偷穷人家

唐代的只林禅师,得法于荆州永泰寺的灵湍禅师。他得法...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

【佛教词典】端的

禅林用语。谓事理之本末始终,确切分明而显然可见。义...

【佛教词典】摄相归性唯识

华严宗所立十重唯识之一。谓八识皆相,无有自体,乃真...

妙莲老和尚:吃素能去体臭

你们来山上打佛七,过七天的出家生活,已经吃素的当然...

「佛」字的三种涵义

佛字是佛陀的简称,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

冬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

国务院参事室:建议恢复我国传统饮食习惯

我们痛定思痛,常常在寻找造成灾难的原因,寻找解决灾...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富足

英国莱斯特大学在2006年公布「世界幸福地图」,台湾在...

妙华法师: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六祖大师对智通法师说,你...

佛像如何开光才灵

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

为何要学习印光法师文钞

一、是净土论典中最佳著作之一 一来我们一直在专学专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