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2016/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带着前世记忆的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的大官,他名叫李烨,字景焱,号坦园,直隶高阳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享年六十岁。

李烨7岁时父亲早逝,从此就担负起家庭的重任,21岁中进士,28岁被顺治皇帝选为身边人员,负责接待和审查奏章,30岁提拔为秘书院学士,担任给皇帝讲解经典知识等工作,33岁即做了清初朝廷要员,先任秘书院大学士,继任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一品高官。史书上说他“老成持重,风度端凝,出言谨慎,内介外和”。

然而谁又能知道,李烨之所以能做到“老成持重”,这与他能记得自己前世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叙述前世今生的经历

据古籍《三冈识略》记载,李烨能忆前世,他记得自己的前生是一个读书人,博通经史,可惜历次参加科举都没有考中。前世的自己有一天得了病,正在痛苦时,忽然觉得身体变轻了,病痛消失,能快步走路了。于是便起来,不知不觉走到了李家。进了李家也无人阻拦,进入内室见有一群妇女正在伺候一位待产的孕妇。此时只觉得突然有人推了他一把,顿时跌入孕妇腹中,昏昏沉沉片刻之后,再看自己竟然已经变成一个躺在小床上的婴儿。

当时外面正在下大雪,刚刚生完小孩的母亲问室外的情况,刚刚出生的李烨就开口回答:“是雪。”家里人顿时大为惊讶,有的没有什么见识的人竟然以为他是妖怪,准备淹死他。幸亏父亲坚决不让,婴儿时的李烨才能活下来。但是经此一事后,李烨不敢再开口说话,众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哑巴。

七岁时,有亲戚说:“这个小孩是个哑巴,养他有什么用呢?”此时李烨忽然笑着开口说话了,令众人惊讶。李烨后来上学时,因为记得前世所学,所以被视为神童。李烨后来当了官后,亲自向人叙述了其前世今生的经历。

康熙皇帝即位后,李烨继续受到重用,改任弘文院大学士,继任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李烨因为记得前世毕生所学,再加上今生也十分好学,所以知识渊博,具有超常的文字水平,深受皇帝赏识。

当时李烨的文字水平不仅远远超过满族高级官员,即使在汉族官员中也难有人望其项背。国家许多重要的文字任务都靠他完成,比如先后把校订大清律例、重修《太宗实录》的工作交给他,之后又让他充任《世祖实录》总裁。这些书籍完成之后,康熙十分满意,不仅赐给他金银、鞍马,还两次晋加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衔。

到后来,连康熙遣兵调将等机密诏书,也均口授由他起草。而且康熙皇帝每每有重大决策,一应军机、方略、谕旨,必找李烨商议。而李烨往往能拿出很有见地的意见。“凡朝廷大典礼,必以属公。出则扈从,入则侍讲幄。”

深信轮回转世

因为李烨带着前世的记忆,深信轮回转世的道理,所以非常耿直老成、洁身自好,从不利用自己与皇帝亲近的关系谋私利。与同僚有不同意见时,他都是静心听别人讲话,自己则认真思考,从不争吵。最后别人说完了,李烨才表示自己的意见,他不说则已,一说往往是“片言定是非”,大家心服口服。

因为李烨参与很多机密诏书的起草,知道不少高层机密,所以也有一些官员想通过他打探高层情况。那时候不少人巴结讨好李烨,与他拉近乎,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李烨头脑非常清醒,不该告诉别人的就是不开口,“所治职务,出未尝告人,忠谨慎密,始终匪懈,有问者,辄默不应。”

正是由于李烨的巨大贡献,康熙皇帝对他“眷遇甚厚”。李烨逝世后,康熙帝十分悲痛,命大学士明珠带人前去吊唁。并赐祭葬之大礼,规格很高。之后又授其三子以教习知县,晋员外郎,又超擢其孙李敏启为太常寺少卿,以示优待之意。还指示让李烨“入祀乡贤”,并谥“文勤”,此号有“文”有“勤”,恰如其分,颇有深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佛教是否应该与时俱进,摒弃一些非科学的成分

问: 请你谈一下,在当代自然科学极大发展,人类理性普...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问: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

来往轮回从此息,死生烦恼莫能缠

来往轮回从此息,死生烦恼莫能缠, 我们在这个世界,有...

身心皈依阿弥陀,从此不做轮回客

庐山东林寺2018年8月上旬闭关圆满 古德云:上士闭心,...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

不期无常到,君向何处去

二〇一三年旧历新年之后,我先后遇上三位有缘老人去世...

供佛的不思议果报

佛陀时代,有修习外道法门的五位兄弟,生活贫苦,因此...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

【佛教词典】婆罗门

梵语 brāhmana。又作婆啰贺磨拏、婆罗欱末拏、没啰憾...

【佛教词典】嫉结

嫉结者,谓耽着利养不耐他荣发起心妒,嫉结所系故爱重...

增添成功十大关键要点

极多烦恼皆由不明白做人处世时,造下的后患。故我们应...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戒香

仙人山中,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味。在树...

贪欲如举债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

慈悲语二十条

1.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2.福莫大于心善。 3.一点慈爱...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

违缘很多是不是学佛没加持力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可违缘很多,是...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一生的灵感奇事

少康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