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寺院过堂仪轨及意义

衍慈法师  2013/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寺院过堂仪轨及意义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正坐,翻开碗。(图五、图六)

首先将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然后念《供养偈》,开始行堂。(图七、图八)

过堂(用斋) 期间,大家止语,以特定的手势对行堂人员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一遍行堂时,只要用斋人员不拒绝,行堂人员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如果用斋人员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足够,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个遮挡的动作,以示不需要。(图九)

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双脚不要交叉或翘起。

开始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安详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龙含珠”,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图十)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安详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第二遍行堂时,用斋人员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轻放到桌子边沿,注意不要超过桌子边沿外,以免行堂人员碰倒。

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图十一)

应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费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菜,要捡起来吃掉,感恩惜福。

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须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图十二)

对于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图十三、图十四)

三遍行堂之后,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图十五、图十六)

当大家食毕,僧值师巡走一圈后,至佛前问讯,维那师举腔,大家齐诵《结斋偈》,然后念佛出斋堂。(图十七、图十八)

以上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庄严、僧团的威仪。

二时过堂,食存五观。在饭食中须心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防止妄念心生起,对饮食生起分别好恶。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饭食作为疗饥的药食。五、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为了维持生命,用功办道,借假修真,受人饮食供养。所以,僧人过堂吃饭的斋堂,也叫做五观堂。

古德云:随众过堂,好处有八。

(1)不懈怠故

就是不放逸,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通是通知。第一通,是通知准备吃饭;第二通,众人穿袍搭衣,进入斋堂次序就座;第三通,静候大和尚。这样做,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2)供养省力

厨房及行堂(盛饭菜)的人,工作方便省力,可以一次过排好碗筷,盛饭菜,收拾统一整理快易。

(3)平等无我

大家吃同样的饭菜,无人我相大和尚小和尚都没有不同供养,体现出佛教的平等观。

(4)不偏众食

大家用膳平等,各样食物分配均衡,营养便会均匀,对身体亦有好处,又能改变不良的习气。

(5)甘苦同受

大家无有拒择、对任何饮食,如尝甘露,没有分别心,法喜无穷。

(6)存在念故

息诸妄缘,当观信施难消,为作药食而已,妄念一起,即起即空,是谓存在念。

(7)如法如理

唐代以后,寺院人渐多,尤其在传戒时,常过千人,若设过堂规则,便会很乱。有次序是人心安道隆,而体现出佛教的教育精神。

(8)起止威仪

佛弟子,凡事都超众,连吃饭都有学问,有规有矩,令见生欢喜及恭敬心。收就是现身说法。

以上八点是过堂吃饭的好处。又五观堂内,有一副对联,希望能够依文生义,明白道理,联日:“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人的寿命真的很短促啊

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过一个...

出家是为自己还是为大众

问: 出家修行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众? 慧律法师答:...

佛为什么允许酒醉者出家

佛陀在祇园精舍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喝醉酒的婆罗门来...

略说四种僧物

第三就是僧物。先在名相上进行以一些介绍,然后再谈用...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禅堂里的香板是怎么来的

香板,指形如宝剑的木板,是禅堂中法力极大的法宝。 香...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

《华严经》讲了什么内容

整个华严经(八十华严)共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华严...

地藏占察木轮简要修持规则

凡是想要占察木轮,首先必须熟读《占察善恶业报经》经...

【佛教词典】三谛

大乘之人,所信谛理有三,即是三谛。谛者谛审也,谓谛...

【佛教词典】波罗奢华

(植物)西域树名,叶青,华有三色:日未出时黑色,日...

大安法师:念佛人临终时冤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

问: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

没有生存压力的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的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

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得蒙脱险之经历

1944年春,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

息灾卫生豫说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以故古圣贤皆制治于未乱,保邦...

名誉不足惜,道德无可崇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

净界法师:让罪业有释放的管道

中国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经》。《易经》的根本思想,它...

往生者病重时与命终之后助念有何区别

问: 请问助念的问题,往生者病重期间与命终之后助念...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

学佛的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一般中国人都知道两句诗:日照香炉生...

一比多更好

有两位相交多年的朋友,结伴到远地去经商,两人身上各...

大安法师列举念佛六大利益

念佛号的种种利益,利益是很多了,因为阿弥陀佛大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