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2018/10/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些词语竟然都源于佛经,你都知道哪些

赵朴初先生说:“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爱河

出自《楞严经》卷四:“爱河乾枯,令汝解脱。”指爱情就像河流一样,人沉溺其中,就不能自拔。

律师

梵文Vanayacarya的意译,佛教称谓,指善于背诵和讲解律藏的僧人,现指依法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出庭辩护及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的专业、专职人员。

因果

梵文Hetu-phala的意译,“因”与“果”合称指规律,亦指因果报应,是佛教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

导师

佛教用语。在佛教里指引导人成佛之人, 是佛菩萨的通称;又指佛说法时,担任唱经表白者。《法华经》:“ 诸仙之导师, 度脱无量众。”

思维

相当于梵文Cintana,即思考、思量,泛指一切思想认识活动。

出家

梵文Pravrajana的意译,泛指出离家庭,抛弃妻子,财产,名誉,地位等一切世俗之累,静修解脱之道。

悲观

出自《法华经·普门品》,佛教五观之一,指对世事怀消极看法。

昏沉

梵文Styana的意译,指身心昏沉蒙昧的状态。

法师

梵文Dharmacarya的意译,佛教称谓,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以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僧人。

感应

出自《正法华经·光瑞品》,指佛教信众与佛菩萨之间此动彼应的相互关系。

理性

出自《涅槃无名论》,指修为达到涅槃的境地。

商量

禅宗用语,指学人参禅问道时相互问答审案。

心田

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指人的内心。

真心

《赞》:“心有真心,有妄心,皆所以别其正心也。”指真实无妄之心。

梵文Mara的音译,指破坏善行的恶鬼。

刹那

梵文Ksana的音译,指极短的时间。

欲火

形容情欲炽盛如火。《楞严经》卷八详明其业因、业相、业果皆如猛火。

面壁

佛教用语,指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

天龙八部

天龙为八部之首,八部泛指众生、诸神魔等。《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世界

佛教用语。《楞严经》:“ 何名为众生世界? 世为迁流, 界为方位。妆今当知, 东、南、西、北; 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 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实际

佛教用语。实,佛家是指最高的“真如” “ 法性” 境界;际,指境界的边缘。如《大智度论》:“实际者,如先说法性名为实,人处名为际。”

境界

上古汉语中表示疆界,意义比较实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借用了这个词,但意义比较虚,一般是指精神上达到某种境地。

古代汉语原义为强迫、威胁的意思,佛经翻译指天地的形成到毁灭为一劫。

叶落归根

禅宗用语,语出《坛经·付嘱品》,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

不可思议

8世纪新罗密宗僧人称谓,也作佛教计量单位。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唯我独尊

佛教用语,原意为称颂释迦牟尼高贵和伟大。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想入非非

出自《楞严经》:“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现指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三生有幸

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出自《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愁眉苦脸

“愁眉”是古代一种化妆术。“苦脸”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个苦海,并称人的脸形天生就是一个“苦”字:双眉是草字头,两眼与鼻子合成中间的“十”字,嘴下面是“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苦”字。

一丝不挂

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佛教中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

女大十八变

《景德传灯录·幽州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

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

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 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问: 请法师开示一下,如果买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请法师...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

念观音可得往生西方吗

所言念观音求生西方,有何不可。不观楞严云,求妻得妻...

为何汉传佛教对观世音的崇拜远胜于大势至菩萨

问: 大势至与观世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共称西方...

星云大师《如何认识益友和损友》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

大安法师: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

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

寺院「斋天」有何含义

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金光明经》编...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佛教词典】九方便十波罗蜜菩萨

(名数)于前九方便一一配以檀波罗蜜菩萨。戒波罗蜜菩...

【佛教词典】瑜伽大教王

(菩萨)称金刚界之诸经。大教王经上曰:我今归命礼,...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修行最怕的两件事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

他是如何躲过命里的大难的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岁尚无子。有相士告诉他说十月份...

智慧勇猛的菩萨王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有一世曾为大国王,若有...

六种果蔬让你更帅更靓

1、西兰花。 富含抗氧化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专家证明是...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

永觉元贤禅师:示净土社诸善友七首

一 琉璃宝地黄金相 不在西方不在东 妄想尽销归一佛 自...

如法修行 如佛亲教

过去,佛陀曾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一日,斛饭王...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

身上有福慧的香气,人家自然会靠近你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

弥勒佛的出世本缘

(上)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位大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