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2018/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

《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云:“摄律仪者,要惟有四。”

一者,不得为利养故自赞毁他。

二者,不得故悭不施前人。

三者,不得嗔心打骂众生。

四者,不得谤大乘经典。

持此四法,无恶不离,故名摄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摄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行一切善法也。谓身口意所作善法,及闻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无不聚摄,故名摄善法戒。

三、摄众生戒:摄众生戒者,谓能摄受一切众生也。能摄之行,即是慈、悲、喜、舍。

慈名爱念,能与众生乐故。

悲名怜愍,能拔众生苦故。

喜名庆喜,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故。

舍名无憎无爱,常念众生同得无憎无爱故。

以此等法,摄诸众生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演莲法师《在家菩萨戒浅说》不酤酒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举话头工夫动静节次,与初机入道四众安顿手脚处...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

受了菩萨戒,为何一定要学大乘经论呢

为什么受了菩萨戒,一定要学大乘经论呢? 第一个理由,...

佛灭后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原文】 《善见》云:佛语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

持戒的人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种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一种...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不杀生 意识到毁灭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养同情...

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 因为人性当中...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何谓「四种三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三昧,...

何谓三界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

「业」的含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

【佛教词典】意根

【意根】 p1206 瑜伽五十二卷一页云:若此六识为彼六识...

【佛教词典】念戒

梵语 ?īlānusmrti,巴利语 sīlānussati。为十念之...

维则大师《净土或问》白话文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

圣严法师《过去已成过去》

曾有一位日本老太太已经八十岁了,每次来见我,总要拿...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阿弥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虽然阿弥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结束时的往生,而药师佛是管...

不流汗的运动

朋友约我到大饭店的俱乐部去做健身的运动。 健身房里...

界诠法师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

吃荤者开始吃素后容易有饥饿感该如何解决

由于肉类较不容易消化,滞留于肠胃道时间较长,因此较...

圣严法师《因为柔软,所以坚强》

柔软与坚强,两者看起来虽然像是对立的,但却可以同时...

为何把婚前性行为定义为邪淫

问: 佛教中对婚姻的要求是一心一意,而现在社会价值...

如何判断发心的大与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智谕法师:清净心

今天和大家讲清净心。清净心对修道人很重要。经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