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界诠法师  2021/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果。若开十住中第一发心住所修信等十心为十信,于第十地之终别开等觉,则总为五十二位。但十信是十住中发心住所修,等觉是法云地摄,故不别开。此四十一位,又束为五位:一资粮位,即地前住行向之三十位。

二加行位,即修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善根位。三通达位,即初地入心通达二空无我理的见道位。四修习位,自初地住心至第十地出心(等觉)中间,修习妙观以断除余障的修道位。五究竟位,即究竟断惑证理的无学位。前四位是因,后一位是果。资粮加行二位是初阿僧祗劫;从通达位至第七地终是第二阿僧祗劫;从第八地至第十地满是第三阿僧祗劫。时经三劫,行备四位,方证究竟的菩提大果。

资粮位

资粮位:菩萨为趣证无上菩提,修集种种殊胜的福德智慧行,是资益已身成佛之粮,故名资粮位。此位有三十心。

一、十住

菩萨在此位中,于无上大菩提创发安住之心,虽修六度等行,还未至殊胜,故但得名住。

(一) 发心住,发大菩提心。于此位中修习十信:

1、信心,闻大乘法,心无疑惑。

2、念心,忆念三宝,明记不忘。

3、精进心,勤策三业,离于懈怠。

4、慧心,简择邪正,不起邪见。

5、定心,心能湛寂,离于散乱。

6、施心,等施财法,离于悭贪。

7、戒心,住净尸罗,三业无犯。

8、护心,护持正法,并余九心。

9、愿心,发四弘誓愿。

10、回向心,所修善法,回向无上菩提。

(二) 治地住,净治三业生一切功德。

(三) 修行住,观真如理,修六度妙行。

(四) 生贵住,闻圣教生如来种。

(五) 方便具足住,有自利利他之方便。

(六) 正心住,心定不动正真安住。

(七) 不退住,心不动转。(不退有四,第六住名信不退,第七住名位不退。初地名行不退,八地以上名念不退)(八) 童真住,不受染法。

(九) 法王子住,净心继续佛位。

(十) 灌顶住,行胜堪受灌顶之礼。

二、十行

此位菩萨,于六度等行增殊胜。

(一) 欢喜行,随顺众生,随喜功德。

(二) 饶益行,利益一切众生。

(三) 无恚行,怨对能忍。

(四) 无尽行,化现无尽。

(五) 无痴行,了达法门无颠倒错乱。

(六) 善现行,善巧度化而顺机宜。

(七) 无著行,心无著碍。

(八) 尊重行,缘般若而无著。

(九) 善法行,圆融之德能成十方诸佛之轨则。

(十) 真实行,如说而行,如行能说。

三、十回向

此位菩萨凡所修行,皆为回向。

(一) 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二) 不坏回向,正显中道,归趣本觉。

(三) 等一切佛回向,运无缘慈,度有情界。

(四) 至一切处回向,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土供养诸佛。

(五) 无尽功德藏回向,以常住法,授与前人。

(六) 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行无漏善,不落二边。

(七)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性具平等。

(八) 真如相回向,体法平等心无所依。

(九) 无缚解脱回向,心无缚著。

(十) 法界无量回向,心等法界,含摄周遍。

加行位

加行位:即第十回向满心之位。为趣见道而加功用行。

因见道体断烦恼,如火烧薪,故喻见道智慧如火,此位菩萨,未得火体,而得火相,立暖名。

二顶位,观法之名、义、自性、差别四法,皆不可得,慧火转盛。

三忍位,印前顺后,对诸法之理顺忍悟达。

四世第一位,所得智等,最胜故。

通达位

通达位:通达即证会义,即是见道位。见法之真如理,住极喜地,善达法界。

修习位

修习位:见道后,自初地中的住心出心至第十地终,为断除俱生二障,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此修习位有十地差别。

一、极喜地,入佛之智,初见此理。

二、离垢地,远离尘染。

三、发光地,智光转胜净极明生。

四、焰慧地,慧焰增盛,断烦恼如火焚薪。

五、难胜地,真俗并观为准,非前四地能及为胜。

六、现前地,无生理明露。

七、远行地,加功用行修无相法。

八、不动地,无分别智任运相续,不为有相、功用、烦恼所动。

九、善慧地,善巧利生。

十、法云地,有胜智能藏众德,能断烦恼,法身圆满,如大云广遍。此十地圆满十波罗密(除六度外加愿、力、方便、智)

究竟位

究竟位:究竟是佛果。佛位所得的菩提涅槃是究竟无漏界,性净圆明,所作皆办,功德最胜无上,故名究竟。

菩萨所修的五位次第,断二种障,显二种德,二障即烦恼障、所知障。二德即涅槃德和菩提德。烦恼障: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扰乱有情身心,不令出离生死苦海。障是覆蔽义,即烦恼覆蔽涅槃不得解脱。所知障:障碍所知之境而不使现,障碍能知之智而不使生。此障由法执而生,障菩提。

菩提是能证的无漏智,是所生得。菩提是转有漏杂染的八识而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此智为一切现行功德所依。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此智证得诸法平等的理性,及自他平等。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此智善能观察诸法自相、共相及众生根器。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此智能成就为欲利乐有情的本愿所能成事。六七二识为见道时转,前五识及八识到佛果位时转。

涅槃是所证的真如理,是所显得。证佛位四智圆满时,所证真如理,完全显现,即具得四种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

成四智,证涅槃而得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菩萨知道贫穷之人就心怀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财布施,把...

行菩萨道的条件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无隐慈,隐是隐伏,隐藏在里边...

修到什么程度才可受菩萨戒

问: 有些学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萨戒,自认为不够...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一、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

善用其心,清净行为

巧愿防非,离过成德,名为清净。 巧愿,是善巧的愿。这...

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最终证得眼识圆通

《心经》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佛教的斋日与斋月

唐玄宗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还对斋戒与祭祀活动尤...

佛教教旗的缘起与象征意义

目前我们在许多寺院的法会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

结夏安居的意义与供养安居僧的功德

何为结夏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

【佛教词典】象舍利

(人名)佛弟子有名象舍利者。还舍法服,习白衣之行,...

【佛教词典】老苦

【老苦】 p0621   瑜伽六十一卷十四页云:云何老苦?...

贪小失大的夫妇

有个村庄座落在海边,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

身体五脏患病的相貌

二者五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

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问: 请法师开示: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对自己这么残忍,恐怕会失去大好机会

以为五逆十恶,临终回心,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因此可...

不要自心生自鬼

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师,来寺挂单...

文珠法师《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

九华山大兴和尚往生记

大兴和尚,字了维,俗名朱毛和,又名朱万全。 1894年,...

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

同一法身 《华严经》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极乐世界以阿弥...

永远不要用成见下结论

在别人的影子下活着,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影子。如果总是...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我们看看蕅益大师有什么比较深入的开示:这当中有二段...

对治恶性比丘的方法

佛临涅槃时,阿难请问佛: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