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梁皇宝忏》十卷都说了些什么

2021/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梁皇宝忏》十卷都说了些什么

礼拜《梁皇宝忏》是佛门中修忏悔的主要法门之一,流传千载,经久不衰,感应无数。起因梁武帝梦见蟒蛇,为妃子生前嗔恨心重死后而堕入蟒蛇身,恳请武帝为她祈请高僧为其忏悔业障,代她广修供养增长善根培植福德,后其即刻脱离畜生业障得解脱。

《梁皇宝忏》开篇先述编制名称的缘起,即梁武帝为超度皇后、消其业障而设忏法。后因梦到弥勒菩萨,感其慈悲精神,便以“慈悲”为忏法名称,因此《梁皇宝忏》又名《慈悲道场忏法》。

弥勒菩萨本名“慈氏”,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慈”为首利益众生,观世音菩萨以“悲”来济度众生。“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在《梁皇宝忏》中,先拜“弥勒菩萨”,后拜“观世音菩萨”,寓意慈悲具足一切善根福德,发无住清净心,实践慈悲心,方能降伏烦恼,福德圆满。并劝勉佛弟子要在身语意中,贯彻菩萨的慈悲心,如此可以“守护三宝,令魔隐蔽”。

接下来我们看各卷大意:

《梁皇宝忏》卷第一

纵观十卷忏文,以第一、二卷之内容最为关键切要。第一卷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皈依、断疑、忏悔。

皈依

欲礼忏必先皈依。因世间万事万物皆迁流变化,在世事无常中唯有佛法僧三宝可作怙恃,依之而能消除罪障、断灭轮回。因此拜忏以皈依为首,是为礼忏者增长福德善根。

断疑

既已皈依,当信三宝,但世人多疑,不能尽信,使功德徒增损耗。对此佛教允许善信存疑,因为有疑,才会去进一步探寻真相,最终生起信心。在这一部分,忏文列举了多个“好报与恶报”等世人时常疑惑的例子,并以三世因果之法为众断疑,从而劝勉大众“若欲得道,当依佛语”。

忏悔

皈依、断疑后便可以开始修行,修行的第一步便是“忏悔”,即忏悔过错,再不复犯,从而去恶趋善、改往修来。

《梁皇宝忏》卷第二

既已“忏悔”消除宿恶,当速修善法,以免恶业再起、苦难重演,因此第二卷主讲“发心”,即“发菩提心”“发愿心”“发回向心”。

发菩提心

不要以为“发心”很难,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心”,如:愿暴富、愿找到好姻缘等等,但这些只是凡夫心,无法帮助我们从苦难中解脱。因此,当我们忏悔恶业以后,就要发和佛菩萨一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

发愿心

发菩提心不光只是嘴上说说,还要有切实的目标,这就是“发愿心”。我们所熟知的有药师十二大愿、弥陀四十八大愿、普贤十大愿等。忏文中也劝勉礼忏者发下二十大愿,大家可以去恭读了解。

发回向心

发菩提心、发愿后,还要把实际行愿所获的利益人天的功德全部回向给一切众生,让大家能够一起远离苦难,这便是利益众生的“发回向心”

《梁皇宝忏》卷第三、四

第三、四卷总体类似,主要讲述了六道中的种种果报。

一切众生总是畏果不畏因,就好像做坏事害怕惩戒却依然忍不住去做,吃食者怕生病,但却对存有隐患的野味敞开肚皮。如是种种,不一而足,因此忏文先讲述众人所畏惧的“果”来警戒众生,再举例说明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最后诚祈诸佛菩萨度脱六道一切众生、灭除六道一切众苦。

《梁皇宝忏》卷第五、六

第五、六卷主要讲述了众生因“心想颠倒”,总是“贪著世间”,但事物总共就这么多,一方拥有的多,另一方就拥有的少,也就有了利益纷争,结下怨仇。

第六卷中具体罗列了结怨的因缘,并再次强调“忏悔”,令怨怼双方都互相宽容、原谅,也就解怨释结,化违缘为善缘。

《梁皇宝忏》卷第七、八、九

虽然我们在这轮回中受苦无量、与诸多众生结下怨怼,但我们生为人身也有许多值得庆幸的事,如未堕地狱、畜生道、可读诵经典、可利益众生等十种幸事。

第七卷主要讲述了我们的种种幸运与善缘,庆幸的同时更应心怀感恩。

因此第八、九卷便劝勉礼忏者对于那些曾护佑加持我们的护法龙天、此生及过去生的父母师长等,通过代他们礼拜诸佛菩萨从而为其祈福,并再次将礼忏功德回向众生。

《梁皇宝忏》卷第十

在最后一卷中,进一步教导礼忏者菩萨的回向法门、劝勉发六根愿。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虽然是罪恶造业的源头,但同时也是缔造善业的基础,故忏文中如是写道“众恶所起,皆缘六根,是知六根众祸之本。虽为祸本,亦能招致无量福业。”

纵观十卷,其以皈依为入门,以忏悔来断恶,以发心发愿为修善培福之核心,以回向为利益一切众生之行门,逐渐培养礼忏者大乘菩萨的胸襟,并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广结法缘,从而使历劫罪垢得以消除,终获清凉。

 

历劫怨怼六道中 听我发愿对众生

欠我债者不再要 我欠债者为诵经

恕我无明愚痴罪 共同皈依佛法僧

待到九品莲花坐 再来娑婆度有情

又复皈依。如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愿以佛力。法力。大地菩萨力。一切贤圣力。令某等父母亲缘。于六道中。有怨怼者。各及眷属。皆悉同时集此道场。共忏先罪。解诸怨结。若有身形拘碍不得到者。愿承三宝之力。摄其精神。皆悉同到。以慈悲心。受某等今日忏悔。一切怨怼。愿蒙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对「忏悔」如是说

1 向佛祖忏悔,可以灭罪 一个人身口意所造的罪业,并不...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

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

夫善恶感应,捷如影响,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故圣人不...

持戒忏悔使现生带来好运吉祥

不管多伟大的人,业力来临,都抵挡不住,至此才知道人...

今闻地狱心惊毛竖,发露忏悔愿罪消灭

敬白道场说众等,今为施主某甲及诸众生,归命十方诸佛...

念佛时耳鸣烦躁无法摄心该怎么办

问: 顶礼法师!弟子因为业障深重饱受耳鸣之苦,而念佛...

既然罪性本空,为什么还要忏悔

问:师父在课堂上,一再提到说罪性本空,同时也要我们...

一位年近半百女人的邪淫忏悔

今年,我48岁了,过的狼狈不堪,回想过去的前半生,一...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三灾八难

三灾有「大三灾」,指水、火、风之灾,以及「小三灾」...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阿罗汉」的三层含义

第一杀贼: 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

何谓「一实相印」

一实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论》云:三世诸佛...

【佛教词典】常途

(术语)通常之规则也。大日经疏三曰:不同常途习定之...

【佛教词典】八髻文殊

(菩萨)八字文殊法之本尊也。顶上分八髻,以表八大童...

驴肉是这样来的

在我上下班的路上,有一处驴肉馆。几乎每到傍晚,门口...

星云大师《幻想的毛病》

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目标,才能定宗旨,才能按...

「永保初心」的意义

问: 在听您开示的时候有句话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动...

惜福与培福

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

心律法师: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会对未来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

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认知

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

【推荐】梦里不知身是客

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那其实就是你的生命之...

激扬生死凡夫之厌欣心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

星云大师《拒绝的艺术》

拒绝是一种艺术,当别人对你有所希求而你办不到时,你...

【推荐】善念不但救了生命,还救了人的心念

有一次,一位患血癌的囚犯被送来我们医院,医院发现他...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