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惜福与培福

2011/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好运用,不要乱花,不要贪得无厌,如果没有财产,就应当凭自己的手脚、技能去努力奋斗,这就是所谓定命论和造命论。但是世间的事往往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譬如一个很规矩的人,他对于祖先遗留的财产,或是自己辛勤的所得,都知道省俭,或者父祖没有什么遗留,会凭自己的苦力或技能,与生活挣扎,俾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同情的,他们的前途是绝对光明的。可是他偏偏受到天灾人祸相逼而来,疾病缠身,无法摆脱。一家老小,生活的鞭子,鞭得你抓耳摸腮;无路可走,这不是为我们想象不到的吗?过去有个书生,他的老婆死了,他在节痛之余,作了一付挽联来表示他的悲苦。那联语的上联说:“七八年夫妻,少米无柴空嫁我”,下联是“三两个儿女,大啼小叫乱呼娘”,我们从这联语中,可以想象得到贫穷人的苦况,而这种情形又是多么凄惨.眼前有许多人,开商店、办工厂而遭遇到失败的,不知道有多少.从事于工商业的人,当然都是有作有为的好人,他所以遭致失败的道理,一般地说,就是运气不好,在佛教说,人们的运气之所以不好,就是过去没有惜福和培福。能惜福,可以使你原有的福报,也就是应得的享受,还有剩余,落能培福,可以使你自己的福报,永远享受不尽。就如有钞票存在银行里一样,一方面节省而不乱花,一方面把挣来的钱不断向银行里存储,那你这存款,当然不会用尽。所以以你无形的福报,加上自己的资本,配合上吃苦耐劳的干劲,自然会左之右之,无往而不得意了。

什么叫做惜福呢?就是珍惜物资,哪怕极平常而极便宜的水电,在我们出家人的家教上,都是不肯多用的,非用不可就应当用,可以不用就绝对节省。像花上千儿八百块钱来请一席客,这在我们出家徒中,即使在任何一个太平康乐的时代,都是绝对不该有的事。但是在豪商大买,官僚阔人,就不算一回事了。纵然眼前这极艰苦的时代,一天吃一只鸡的人家,还是有的。什么叫做培福呢?就是当你有吃有穿,或吃不了用不完的时候,节省一点下来,对于贫疾交迫的人,加以救济。慈善公益,于大家有利的事,予以补肋.对于真正修道的人,尽一点供养。一钱不落虚空地,那些风云际会,既富且贵,享用不尽的人,都不是偶然的。

我现在说两个故事给各位听听:明朝嘉靖皇帝有个宰相,姓名叫做严嵩,是个奸臣。他的儿子严世蕃做太常寺卿的官,父子同恶相济,植党营私,总揽朝政,杀害忠良,把个国家弄得不成话。至于奢侈,那是更不消说了。严世蕃要吐痰,只要咳嗽一声,就有围绕四周的美女,仰起面孔张开嘴巴来接他所吐的痰。当时有人定他个名字:肉唾盂。严嵩在故乡的公馆里,门客家人不知有多少,每天从他那厨房内,水沟里流出来的鱼肉白米饭多得吓人。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恰好严公馆附近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每天率领小和尚到水沟里把白米捞起来,洗净晒干,日子久了,竟堆满了一屋子。后来严嵩的奸情败露,嘉靖皇帝把严嵩撤职,严世蕃坐牢杀头,财产充分,严嵩老来没有依靠。也是他作恶太多,所以,没有人可怜他。还是老和尚慈悲为怀,收留了他。他在庙里吃了好久以后,有一天很难为情地对老和尚说,我很对不起你,当我势力正大的时候,却不晓得有你这么一个好邻居,从来没有在你庙里积一点功德,现在穷了,反而来消耗你,我真惭愧!老和尚安慰他说:相爷不要难过,你现在吃的不是我的,还是相爷自己的,而且就是吃上十年八年,也吃不完的。严嵩听到这话,觉得很惊讶,呀!吃我的!这话从何说起?老和尚很从容地说,你不信,我请你看吗!于是领严嵩到仓房里,指着一大堆米,对严嵩说:这都是你相府水沟里流出来的米,我把它淘洗干净的。老严嵩看到这事实,听了老和尚的话,唯有把泪往肚子里流,什么也说不出,这就是不会惜福的明证。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舍卫国有个富翁,名叫卢至,他家有很大的财产,真是东库藏金,西库藏银,古玩珍宝,恐怕他自己也数不清楚,但是他是一个吝啬不堪的人。虽然家有若大的财产,老婆儿媳却都吃不饱穿不暖,面黄肌瘦,对他是敢怒而不敢言。他本人有一天也馋起嘴来了,拿了几个钱,买了两块大饼,带了一点辣椒酱躲到郊外树林子里面,想独自一个儿去受用。谁知树上的鸟儿见一有人来了,就纷纷飞了起来,他这一吓非同小可,以为鸟儿要分他的肥,就赶快转移方向,躲到河坎里去。刚要准备受用的时候,小洞里的水老鼠又被他吓得乱窜,他又害怕老鼠要揩他的油,只好再换个所在,毕竟不知躲到什么地方,把两块烧饼啃了下去,然后得意洋洋地赶回家去。那时玉皇大帝看他愚蠢得可怜,就化作卢至的模样跑到他家里去,向他家人说:我觉悟了,我有钱何必让你们受罪呢?我今天请你们大吃一顿。”于是叫了酒席大排筵席。等到真卢至回家一看,大吃一惊,于是真假两个卢至吵起来了。吵到佛的座前,佛对玉帝说:这人病根巳深,不可教化、不久他会堕到饿鬼道的,你何必白费心机?这就是不肯培福的证明。至于人生所遭遇的种种困苦,原因很是复杂,不只是这样的简单,我再引一点佛经作为我说法的证明:佛在阿含经上说:若诸众生,广布杀生,是他狱罪,若生人中,寿命极短,所以然者,由害他命故。若有众生盗他物者,种三恶道之恶,若生人中,恒遭贫乏,贫不充口,衣不蔽形,所以然者,劫夺他物,即断人命根故。若有众生,淫人妻女,种三恶道,若生人中,妻不贞良,所以然者,淫人妻女,损人名誉故,至于为人所贱,言不见信,常怀愁忧,形容丑陋,多诸怨憎,亲属离散,心乱不仁,生在边地,或盲聋暗哑,常居下贱,莫不皆有其各各的原因。我只能引这一点勉励我自己以及各位听众,我们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报都特别大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声音,它就是所有阿弥陀佛的化...

寺院与钱财

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对于出家人和寺院来说...

【推荐】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

我们常说要福慧双修,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经过...

邪淫如同桶底洞,有多少福都会漏完的

印光大师曾经开示说: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

梦参老和尚:能听闻佛法都是有福报的

这个世界将近有六十亿人口,究竟皈依三宝的有多少?这...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奉劝各位,在社会里边,不要热衷名利。名利好比过眼云...

三种判定罪业消灭的方法

甲三、罪除之相 我们看甲三的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四种陀罗尼有何含义

陀罗尼这句话,是翻个能遮、能持的意思。遮,就是灭除...

【佛教词典】瞻病法制意

子题:应看病比丘、应作瞻病人、欲供养佛者应供养病人...

【佛教词典】名想建立

名想建立者,谓于四静虑中三摩地差别无量名字不可算数...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莲华里做什么呢

下品中生者乘着那个莲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

六件损财消福的事

求财之人,有六种事不当做:一是种种戏,就是赌博;二...

信仰不能被消费

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

出家后请记住以下十条黄金定律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技能与家财

从前印度南面海边,有一个名叫那梨的国家,这个国家的...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

修行这条路要坚持走下去,确实有很多困难、很多障碍。...

印光大师:往生助念利益甚大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

前念无去,现念无住,后念无来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动念,...

从医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

学佛之人,于三皈、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瞭,当竭力...

星云大师《如何善待亲友》

每个人都有亲人、朋友,善待亲友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