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八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八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五门总摄颂曰:

 焚尸诘三转、  舍堕我身亡、
 界苾刍不应、  不合五皮用。

第五门第一子摄颂曰:

 焚尸诵三启、  目连因打亡、
 不应广大作、  多获诸珍宝。

缘在室罗伐城逝多林。时此城中有一长者,娶妻未久便诞一息,年渐长大,于佛法中而为出家,遇病身死。时诸苾刍即以死尸并其衣钵弃于路侧。有俗人见,作如是语:「沙门释子身亡弃去。」有云:「我试观之。」见已便识,报诸人曰:「是长者子。」各共生嫌:「于释子中为出家者无有依怙,向若在俗,诸亲必与如法焚烧。」苾刍白佛,佛言:「苾刍身死,应为供养。」苾刍不知云何供养?佛言:「应可焚烧。」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如佛所说于此身中有八万户虫,如何得烧?」佛言:「此诸虫类,人生随生,若死随死,此无有过。身有疮者,观察无虫,方可烧殡。」欲烧殡时无柴可得,佛言:「可弃河中。若无河者,穿地埋之。」夏中地湿多有虫蚁,佛言:「于丛薄深处,令其北首,右脇而卧,以草稕支头,若草、若叶覆其身上。送丧苾刍可令能者诵三启无常经,并说伽他为其咒愿。」事了归寺便不洗浴随处而散,俗人见讥,咸言:「释子极不净洁,身近死尸身不洗浴。」佛言:「不应尔,应可洗身。」彼即俱洗,佛言:「若触尸者连衣俱洗,其不触者但洗手足。」彼还寺中不礼制底,佛言:「应礼制底。」

缘在王舍城。具寿舍利子及大目连,于时时中往观地狱、饿鬼、傍生、人、天五趣,巡行观察至无间狱。时舍利子语大目连曰:「具寿!宜当为此无间有情息勐焰苦。」时大目连闻是语已即昇虚空,于大狱上降注洪雨渧如车轴,狱中勐焰令空中雨随处销亡。时舍利子见是事已报目连曰:「具寿且止!我灭其火。」答言:「随意」。时舍利子入胜解三摩地降注大雨,令无间狱地并成泥,咸得清凉皆蒙息苦。遂见外道晡剌拏,由昔为他说恶邪教,报受大身,于其舌上有五百铁犁耕垦流血,见二尊者报言:「大德!仁等若往赡部洲中,传我所说报我门徒曰:『由我生时口说邪法欺诳他故,彼恶业力堕无间中,于我舌上有五百铁犁,耕垦流血受极苦恼。然汝供养我本塔时,我身苦痛倍更增剧,从此已后勿为供养。』」时二尊者闻彼语已默然而受,从地狱没至王舍城,二人相随共入城内,便于中路逢诸外道,并是执杖推髻之流。外道议曰:「我欲打彼沙门释子。」一人报曰:「今正是时,然有过方打不损勿听。我且先问,称我意者善。若不遂心打之未晚。」舍利子在前而至,问言:「苾刍!正命众中有沙门不?」舍利子作是思惟:「何心见问?」观知欲打,即说颂言(露形外道自云正命):

「正命众中无沙门,  释迦众内沙门有;
 若阿罗汉有贪爱,  即无凡小愚痴人。」

时彼外道不闲颂义,报尊者曰:「汝赞叹我,当随意去。」尊者即便顺路而行。尊者目连前业将熟,缓步而来,外道即见问言:「苾刍!正命众中有沙门不?」若不豫观,虽阿罗汉智亦不行,答言:「汝等众内宁有沙门?如佛所说:『此是初沙门,此是第二沙门,此是第三沙门,此是第四沙门,除此已外更无沙门。婆罗门但有空名,说是沙门婆罗门而无其实。如是我于人天之中及声闻众,说无诳言作师子吼。』又复汝师晡剌拏,由在人中说邪恶法诳惑人故,生无间狱受广大身,于其舌上有五百铁犁,耕垦流血受极苦恼,彼寄我言:『我由人中说恶邪法诳惑众生,今堕恶趣受耕舌苦,总报徒众,汝等更勿供养我塔,每供养时我身苦痛倍更增剧,从此已后忆我言教。』」诸人闻已便生忿怒,作如是语:「诸人当知!此秃头沙门非但于我强论过失,并我大师亦被诽谤,今欲如何?」一人报曰:「直须熟打余更何言?岂不平章有过方打,今既谤我大师斯为巨过,打便合理。」众即以杖打尊者身遍体烂熟,由如搥[竺-二+韦]即便四散。时舍利子怪其在后迟晚不来,遂即往看,见其形体碎如搥[竺-二+韦]而布于地,问言:「具寿!何意如此?」答言:「舍利子!此是业熟,知欲如何?」舍利子言:「具寿!岂非大师声闻众中称说神通最为第一,何乃至斯?」答曰:「业力持故,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时舍利子以七条衣裹幞其身,犹若孾儿抱持至寺。诸人惊集问舍利子:「尊者何缘身至如此?」答曰:「执杖外道打令烂熟。」遂缓下衣徐置于地。时诸苾刍问舍利子曰:「岂非大师声闻众中,说尊者目连神通第一?」答言:「实说,仁等当知!业力最大,然大目连有大气力,以足右指蹴天帝释战胜之宫,能令摇动几欲崩倒,于声闻中如来赞说有大威力神通第一。然由前世业力所持,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于通!」是时目连作如是念:「我以不净无用之身,亲于佛边而为给侍,奉行教命随力随能无有违犯,于佛教主少酬恩惠,谁于德海尽能报谢?我于此身不能荷负,无边苦器深生厌离,当求寂静无宜久停。」即留命行舍其寿行。

时有苾刍未得圣道者,见是事已极生忧恼起出离心,即往林中阿兰若处,受下卧具少欲自居,屏弃人间专修寂静。于时王舍城中并余住处人皆普闻,执杖外道共打圣者大目乾连,遍身支节悉皆烂熟碎如搥[竺-二+韦]。时舍利子自以衣裹,犹若孾儿持至竹园,仅有残命极受苦痛不久将死。时有百千大众总萃竹园,诸臣白王:「执杖外道共打圣者大目乾连,遍身支节碎如搥[竺-二+韦]。时舍利子自以衣裹犹若孾儿持至园中,仅有残命极受苦痛不久将死。」王既闻已深生痛惜,便与内宫太子宰相城内诸人,悉皆云集诣竹园中,诸人见王即便开路,至尊者所涕泪横流,犹如大树崩倒于地,执足号啼悲哽言曰:「圣者!何因忽至于此?」答言:「大王!此是前身自作业熟,知欲如何?」王极瞋怒告大臣曰:「卿等即宜奔驰四散觅彼外道,若捉获者置于空室以火焚烧。」尊者报曰:「大王!不应作如是事。我先作业犹如瀑流,注在于身非余代受。」王报臣曰:「若如是者上命难违,若捉得时应令出国。」王又白言:「我之所有皆奉圣者随意受用。」王言:「圣者!岂非大师声闻众中称说尊者神通第一,何不飞腾遭斯苦痛?」答言:「大王!是大师说,然业力持,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如来大师不为二语,亲说伽陀曰:

「『假令经百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我今受报,知更何言?」时未生怨王以衣掩泪命诸医曰:「于七日中不令圣者遍身支节平复如故者,我当夺汝现在封禄。」复令大臣躬为瞻养,殷勤致敬礼尊者足奉辞而去。时大目连告舍利子曰:「具寿当知!愿垂恩恕!愿垂恩恕!我当涅槃。」舍利子闻而告曰:「我等二人俱求善法,同时出家,同证甘露,同归圆寂。」舍利子言:「当如是作!」尊者马胜闻大目连身遭苦楚,来至其所而申慰问,告言:「具寿当知:

「非山非海中,  无有地方所;
 亦不在空里,  能避于先业。
 如影随人去,  无有安住者;
 善恶业不亡,  无上尊所说。」

时大目连及舍利子,即礼尊者马胜足已,右绕三匝白言:「阿遮利耶!

「所作我已办,  今是最后辞;
 当入无余依,  清凉涅槃界。」

是时尊者马胜告舍利子曰:

「汝所作事已成办,  能随善逝转法轮;
 今者乐欲入涅槃,  世间法将灯明灭。」

彼医人等既奉王命,共相议曰:「王出严勅,我欲如何?」一人告曰:「知何所为?圣者年尊被杖熟打,犹如搥[竺-二+韦]如何可治?然此尊者有大悲力,我等归命彼自垂恩。」诸人曰:「斯为善计。」即便共去诣尊者所,礼足而白:「大王有教总命医人:『于七日中不令圣者遍身支节平复如故者,我当夺汝现在封禄。』然圣者年尊加斯苦害难可平复,唯愿慈悲赐方便力,令我封禄不至削除。」时尊者报医人曰:「若如是者汝去白王:『圣者目连满七日已,入王舍城次行乞食。』」诸人喜辞,共诣王所而白王曰:「圣者!目连满七日已,入王舍城次行乞食。」王闻欢喜:「若实如是,斯曰善哉!」满七日已,以神通力息除苦痛入王舍城,次行乞食至大王宫门。门人见已入报王曰:「尊者大目连今在门首欲见大王。」王闻语已不胜喜跃,疾起敷座出至门首,见尊者五轮着地殷勤礼已,请尊者入就座而坐,白言:「圣者!尊体起居得平和不?」尊者答曰:「大王应听!

「我今何用脓血身,  荷负众苦无休息;
 今已除尽蚖蛇毒,  安隐当趣涅槃城。
 涅槃城中绝诸患,  缘生众苦悉皆无;
 佛及圣众在中居,  轮转愚夫不能入。

「大王当知!是我宿业必须受报,身如搥[竺-二+韦]无可疗治,假使古大医王不能痊复。所有医人愿皆释放。」王曰:「皆放医人。」王闻是已涕泪交流起礼尊足,尊者告曰:「王勿放逸!」略说法已即辞而去。时舍利子入定观察,以何意故具寿目连,虽遭此苦入城乞食?乃见将欲入于涅槃。尊者舍利子从见目连被打之后,心生悲恋遂婴疾苦,作如是念:「具寿目连若涅槃者,我住何为?我今宜可先入圆寂。」作是念已至具寿阿难陀所辞别,广如经说,次往世尊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

「佛教我已持,  随力为他说;
 圣众已供侍,  于身无爱心。
 勉励自事终,  已修涅槃行;
 身语意三业,  依正道无差。
 我于生不爱,  于死亦无忧;
 是故我涅槃,  更无过此乐。」

作是语已,佛告舍利子:「汝于如是殊胜法中,于后而来最初而去,有何意耶?」尔时舍利子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不忍见佛入涅槃,  殊胜目连亦如是;
 如来法将今事了,  故我于先证圆寂。
 今启大圣人中尊,  我今欲往本生处;
 为诸亲族说法要,  当舍轮回五蕴身。」

佛告舍利子:「汝欲涅槃?」白佛言:「世尊!我欲涅槃。」又问:「汝欲涅槃?」白佛言:「善逝!我欲涅槃。」又告舍利子:「若汝欲得入涅槃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随汝所欲我更何言。」时舍利子最后礼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奉辞而去。

次至大目连处,白言:「具寿!我有重病,仁颇知不?我今欲往那罗陀聚落,于亲族所为其说法,当趣涅槃。」答言:「具寿!随意应作。我亦如是往林围聚落,为诸亲眷说法要已,当入涅槃。」次至难陀、阿难陀、阿尼卢陀、颉离伐多、跋陀迦、罗怙罗等诸大声闻,咸与辞别云:「欲涅槃。」时彼尊宿告言:「谨慎!」舍利子侍者准陀与苾刍众诣那罗陀村(在那烂陀寺东南二十余里许),具寿罗怙罗亦与苾刍众随后而行。时舍利子便以爱语告罗怙罗曰:

「若有志求于解脱,  当知一切悉无常;
 世间无有可爱事,  决定应观莫放逸。
 形命无常无有乐,  犹如画水不暂停;
 了知一切皆如梦,  危生同聚亦如是。
 敬佛敬法供养僧,  佛正法藏为依止;
 汝罗怙罗如我嘱,  于耆宿者应亲近。
 三藏教中有疑处,  除我更无能答者!
 若有宜应问世尊,  为汝解疑宣实义。」

具寿罗怙罗答曰:

「我观是次第,  佛亦不久灭;
 如树烧四枝,  其身宁久住?」

时罗怙罗礼舍利子足右绕三匝,了知诸行皆悉无常即便回去。尊者舍利子将求寂准陀以为侍者,于摩揭陀国人间游行,渐至那罗陀村北升摄波林依止而住,为诸亲属演说法要,令住三归受五学处。闻舍利子将欲涅槃,时有无量百千众生悉皆云集,尊者观察如是人众堪应受化,顺其根性方便说法,开示劝导赞励庆喜,令彼众生或得煖法,或得顶、忍、世间第一,或得预流、一来、不还,或复出家得应供果,或植无上菩提种子、或植独觉声闻种子。是时尊者济度亲属,及诸大众生净信已,于日初分,上昇虚空放大光明现诸神变,入无余依妙涅槃界。当圆寂时大地震动,四方焰起流星堕落,于虚空中天鼓发响。诸苾刍众或在北俱卢东西二洲,或居妙高余七山处,雪香山等诸崖坎窟江河之侧,随处禅修受解脱乐。时彼诸人见地动已便作是念:「何意大地忽然震动?」敛念观察,见其亲教已入涅槃,皆作是念:「我今不应无亲教师于赡部洲安隐而住。」作是念已,尊者弟子有八万阿罗汉,同时皆悉入般涅槃。

尔时大目乾连于日初分执持衣钵,以神通力支持身体,入王舍城次第乞食,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诣世尊所礼双足已,白世尊言

「此身皆是脓血聚,  无坚危脆常动摇;
 犹如毒饼我舍除,  唯愿大师哀愍恕。」

又说颂曰:

「我今无有债,  意将为满足,
 生死海无边,  离怖昇彼岸。
 我伴舍利子,  大智已圆寂,
 我今随后去,  唯愿大雄知。」

佛告目连:「汝欲涅槃?」白佛言:「世尊!我欲涅槃。」又问:「汝欲涅槃?」白佛言:「善逝!我欲涅槃。」又问:「若汝欲得入涅槃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随汝所欲我更何言。」时大目连最后礼佛合掌恭敬,右绕三匝奉辞而去。时大目连往林园村,为诸亲族说法要已,广如前说,为受归戒发心获果者其数无量。尊者遂于晡时入般涅槃,所有弟子七万七千阿罗汉,同时皆悉入于涅槃。时二圣者涅槃之后,所有亲属婆罗门居士等,取其身骨造窣覩波营造,诸人皆作生天解脱胜妙之业。

时具寿阿难陀及罗怙罗,闻舍利子并大目连入涅槃已悲泣盈目,往诣佛所礼佛足已俱立一面,具寿阿难陀白佛言:「世尊!

「我闻身子目连灭,  周遍身心皆动摇;
 目视诸方悉暗冥,  假使闻法心迷乱。」

尔时世尊告彼二人曰:

「汝等勿生恼,  恩爱皆离别;
 先为汝等说,  是故莫忧悲。
 生者不免死,  世界无常定;
 轮回五趣中,  终无得存者。」

时求寂准陀为邬波驮耶焚烧供养已,取遗骨舍利并持衣钵诣王舍城。既至住处,置衣钵洗足已,至具寿阿难陀所,顶礼足已在一面坐,白言:「大德知不?我邬波驮耶大德舍利子已入涅槃,此是遗身并三衣钵。」时阿难陀即将准陀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

「我闻身子灭,  形体若痴人;
 不辩于方隅,  闻法心无解。

「今求寂准陀来诣我所作如是言:『大德知不?我邬波驮耶大德舍利子已入涅槃,我已焚烧供养取遗身舍利,并持衣钵并皆至此。』今欲如何?」佛告阿难陀:「舍利子苾刍将诸戒蕴入涅槃耶?」「不尔。世尊!」「将诸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智见蕴入涅槃耶?」「不尔。世尊!」「又我自觉所说之法,谓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携持此法入涅槃耶?」「不尔。世尊!具寿舍利子不将如是无漏法蕴及三十七菩提分法入于涅槃。然具寿舍利子具戒多闻少欲知足,乐寂静行常有勤勇,正念现前有正知慧、速疾慧、出离慧、趣入慧、大利慧、宽广慧、甚深慧、无等慧、空慧具足,开示劝导赞励庆喜,闻悉解了,处众宣扬情无怯弱。然我与舍利子于佛法中同共受用,今既涅槃,由斯忆念令我忧愁悲啼不乐。」佛告阿难陀:「汝勿忧愁悲啼不乐,无容得有如斯道理,从缘生法欲令常住者,无有是处。既知诸法性常灭坏,不应忧慼。阿难陀!我先曾于处处宣说,一切恩爱欢乐之事,悉皆无常终归离别。譬如大树植根深固,茎干枝条花果繁实悉皆充满,枝耸出者必先摧折;如大宝山峯高峻者必先堕落。今亦如是,佛为上首苾刍僧伽现住于世,而舍利子先般涅槃。又阿难陀!若舍利子所去之处,于彼方隅名称充满我无忧虑。是故汝今勿生忧念,世相如是终归离别。若我现在或复去世,如是应知:自为洲渚、自为救护,法为洲渚、法为救护,无别洲渚无别归依。又阿难陀!汝可自为洲渚乃至无别归依,然于我法弟子之中,能持戒者则为第一。云何苾刍自为洲渚、自为救护,法为洲渚、法为救护,无别洲渚无别归依?若有苾刍观于内身勤行正念,知诸世间瞋恚忧愁妄生烦恼,或于外身或于内身或内外身,如是广说,观受、心、法勤行正念,知诸世间瞋恚忧愁妄生烦恼,如是名为自为洲渚乃至无别归依。」时阿难陀闻佛说已,顶礼佛足退辞而去。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请世尊曰:「圣者!目连曾作何业,被诸外道粉碎其身?」世尊告曰:「汝等苾刍!大目乾连自所作业,无人代受,乃至广说。乃往古昔于一城处,有一婆罗门妻诞一男,年既长大为其娶妇,儿于妇处极生爱恋,母瞋新妇,儿怀忿心,于其母处不为敬重,母责子曰:『汝爱其妇与我相违。』妇闻是语遂生恶念:『此之老母年过容华,于己婿边未能暂离,而更于我夫主强说过非。』从是已后常求母过。后于异时妇见姑嫜作私隐事,遂告其夫共生瞋忿,子告妇曰:『愚痴老耄尚不息心,于我少年强生言责。』遂起恶心作碜害语:『如何得有勇力之人,打彼身形碎如搥苇。』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婆罗门子即大目连,由于父母发生恶念作无义言,于五百生中身常被打碎如搥苇,乃至今日最后生身,于我弟子声闻众中神通第一,尚受斯报。是故汝等当知:先所作业必须自受,无人代当,乃至广说如是应学。」诸苾刍众闻已奉行。

时诸苾刍复请佛言:「由何缘故,诸外道等不打舍利子而害目连?」佛告苾刍:「非但今日放一打一,过去亦尔。汝等应听!乃往古昔于一村边有多童子,群聚游戏,见二摩纳婆随路而来,遂相告曰:『我今打此二人。』又共议曰:『无宜即打,且可问之。若可意者我不行杖,如不可意方可打之。』一人问曰:『何时有寒?』一摩纳婆念曰:『何意相问?』看其形势拟欲相打,即便答曰:

「『不问冬夏时,  但令有风起;
  风生寒即有,  无风寒定无。』

「童子闻言,遂便放去。次问第二者,彼便报曰:

「『冬月定有寒,  夏时寒不有;
  此事人皆识,  无智共生疑。』

「时诸童子闻已瞋嫌,熟打而去。汝等苾刍!往时放去者即舍利子是,其被打者即大目连,今时亦尔。」

时诸苾刍复更有疑,请世尊曰:「希有大德!具寿阿难陀生大忧恼,世尊大慈能为开解。」佛告诸苾刍:「我今开解庆喜忧怀,未成希有,我于往昔已为庆喜除其忧慼。汝等应听!过去世时,迦尸国婆罗痆斯城,王名梵授,乃至广说,丰乐安隐,其王有子名曰善生。善生有子颜貌端正,宗亲聚会乞与立名,诸人议曰:『此是迦尸国王之孙,应名迦尸孙陀罗。』后于异时善生王子忽然命过,时梵授王怜爱子故,两手抱尸悲啼号哭,搥胸大唤忧怀闷绝。时迦尸孙陀罗有方便智,作如是念:『大王忧恼或致身亡,我今宜可为解忧结。』即诣王所礼足白言:『大王!我有所欲。』王曰:『汝欲何物?』答曰:『与我造车,用日月为轮,装挍精妙可疾将来,若不与者至第七日,我胸当破而取命终。』王闻是以更增忧惧,告其子曰:

「『谁作斯无益,  是愚者所言;
  定知我不能,  强欲令求觅。』

「其子白言:

「『大王我非愚,  国主是愚者;
  抱此臭尸肉,  唤子苦悲号。
  日月才出时,  普照于人世;
  能除四方闇,  开发大光明。
  父王今不知,  子去生他趣;
  地狱傍生鬼,  人天异道中。
  非处勿攀缘,  人王善思察;
  殷勤须定意,  唯法可归依。』
  王闻童子语,  身心皆欣跃;
  拔除忧毒箭,  便弃子尸骸。

「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迦尸孙陀罗者即我身是,善生者即舍利子是,其梵授王即阿难陀是。」即说颂曰:

「王子即我身,  我父舍利子;
 阿难陀梵授,  往昔事应知。」

尔时世尊出王舍城,往憍萨罗国,人间游行至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具寿阿难陀于舍利子遗身之骨香花供养,给孤长者闻舍利子已入涅槃,有遗身骨具寿阿难陀亲为供养。便诣其所礼双足已,白言:「圣者!知不?尊者舍利子今已涅槃,彼即是我先所尊重,长时日夜敬仰弥深,仁将彼骨随处供养。我亦有心欲申供养,惟愿见与。」报言:「长者!我亦如是,先所尊敬,无由相与。」广说乃至给孤长者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惟愿慈愍,与我具寿舍利子遗身之骨,欲申供养。」佛告阿难陀:「汝于同梵行者供养遗骨,于如来所未为供养,未是报恩。于如是事若能作者,是于如来真为供养是大报恩,所谓能与他人出家及受近圆,或与依止教其读诵,策励禅思专求出道勿令虚度。何以故?阿难陀!如来世尊于三无数大劫之中,为诸有情备受无量百千万种难行苦行,方证无上正等菩提。阿难陀!由依止我为善知识故,令诸有情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得解脱。是故汝今应与长者遗身之骨令其供养。」时阿难陀蒙佛教已,即持身骨授与长者。何故阿难陀不违佛教?如佛昔时行菩萨道,于父母师长尊重之处,所有言教曾无违逆,今有言教无敢违者。是时长者得身骨已礼佛而去,持归本宅置高显处,与其居家并诸眷属,咸以所有香华妙物具申供养。时此城内人众,共闻尊者舍利子于摩伽陀国那罗聚落已般涅槃;所有身骨,求寂准陀持付阿难陀;尊者阿难陀持来至此,佛令授与给孤长者,持归宅内共申供养。时胜光王及胜鬘夫人行雨夫人,并诸长者邬波索迦、毗舍佉邬波斯迦及余人众,咸持香花奇妙供具,诣长者宅俱申供养,或有曾因舍利子故得证道者,追念昔恩亦来供养。

后于异时给孤长者,有缘须出锁门而去,时诸大众咸持供养来至门所,见其门闭共起讥嫌:「长者何因障生福路?」长者回还,家人告曰:「多有人来欲申供养,见门锁闭咸起讥嫌,云障福业。」长者闻已便作是念:「此即是缘,可往白佛。」礼佛足已在一面坐,白言:「世尊!多有人众,于尊者舍利子遗身舍利情生敬重,持诸妙物各申供养来至我宅。我有他缘锁门而去,诸人来见共起嫌言:『长者闭门障我福路。』若佛听者,我今欲于显敞之处以尊者骨起窣覩波,得使众人随情供养。」佛言:「长者!随意当作。」长者便念:「云何而作?」佛言:「应可用甎两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钵,随意高下上置平头,高一二尺、方二三尺,准量大小中竪轮竿、次着相轮。其相轮重数,或一、二、三、四乃至十三,次安宝瓶。」长者自念:「唯舍利子得作如此窣覩波耶?为余亦得?」即往白佛,佛告长者:「若为如来造窣覩波者,应可如前具足而作。若为独觉勿安宝瓶,若阿罗汉相轮四重,不还至三、一来应二、预流应一,凡夫善人但可平头无有轮盖。」如世尊说如是应作,苾刍不知若为安置?佛言:「如世尊住法处中应安大师制底,诸大声闻应在两边,余尊宿类随大小安置。凡夫善人应在寺外。」长者既为造窣覩波已,白佛言:「若听许者,我为尊者舍利子庆窣覩波设大施会。」佛言:「随作。」

时胜光王闻大长者请佛,欲为尊者舍利子庆塔设会,王作是念:「我当助作。」即于城中摇铃普告:「现在城中所有人物,及余四远商估之类,若有来观此法会者,所卖货物随情交易不取其税。」时有五百商人,于大海内遭遇黑风,欲破船舶。时彼诸人先于尊者舍利子所,曾受归戒各各称念,复赖诸天共相扶助得出洪波平安届此。闻胜光王作如是教,咸生是念:「王由昔业受斯胜位,今复无厌更修檀舍。我等云何而不营福?」商人皆共起敬信心,即以众多金银珍宝真珠贝玉,于法会中尽心供养,舍之而去。苾刍受已不知如何处分其物?佛言:「螺贝堪吹响者,应与赡部影像处用。自余所有珍宝应留多少,与舍利子塔修理所须。若有衣物堪悬供养者应留多少,可于斋日悬缯供养,所余诸物衣裳叠布及钱贝等,现前僧众应共分之,是同梵行财理合用故。此据舍利子塔物作斯处分。若是佛塔之物,皆入塔用。」

第五门第二子摄颂曰:

 诘问令忆念、  问彼容许不、
 教授事不为、  长净及随意。

佛在室罗伐城。时六众苾刍不审见闻疑,即便诘问苾刍。诸苾刍闻已各生羞耻,形体羸瘦颜色萎黄气力减少,不能读诵如理思惟,乃至佛告诸苾刍:「从今已去,苾刍不以不审见闻疑诘他苾刍。若作如是诘责他者,得越法罪。诘问既尔,如是应知,忆念、问讯、不为教授、长净、随意,类此应知,皆越法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八

 

上篇: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下篇: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

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 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

佛说法身经

佛说法身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

往生礼赞偈

往生礼赞偈一卷 沙门善导集记 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

般泥洹经

般泥洹经卷上 不载译人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游...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

【注音版】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菩萨睒子经

菩萨睒子经...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北凉高昌国沙门法盛译...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让内心健康的七戒

一、戒疑 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1、唐玄沙师备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问: 我是初学者,与净土有缘,听了您的开示后知道了如...

五浊恶世的煎熬

首先看劫浊。劫浊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浊法都...

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

为富不仁待人刻薄者的悲惨果报

笔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教授朋友(姑隐其名)有一次告诉...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原 文】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

地狱的恶报从六根而出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

宋代高僧天衣义怀禅师

好,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现在我们的网络时代,确实网...

少些打工心态,多点儿事业心

为了钱,这个班我总是要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