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谁说富不过三代,做好了福报也可以代代相传

传喜法师  2016/1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谁说富不过三代,做好了福报也可以代代相传

人人都想拥有福报,但是福报是求不来、算计不来的,获得福报需要智慧、需要修行。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意即把钱财留给子孙很简单,但想把福报传承下来却是非常不易的。其实中华传统文化里有福报的完整体系,掌握了完全可以代代相传。

福报是知识——持五戒,守五伦,享五福

中国传统的“五福”文化,与儒家五伦、佛教五戒一一对应,佛教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儒家守:仁、义、礼、智、信“五伦”,可得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

长寿,是命不夭折、且寿数绵长 。仁者爱山,山表长寿,中国人给老人祝寿常说“寿比南山”。不杀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就是“仁”,得长寿健康的果报。有“英国的辛特勒”之称的温顿先生,在二战爆发前成功解救出669名捷克犹太儿童。1988年他太太整理阁楼时,无意中发现了当年被解救儿童的名单,他的事迹才得以公开,英国女皇授予他“帝国荣誉勋章”并册封他为爵士。温顿爵士活到106岁安然去世。

富贵,是钱财富足、且地位尊贵。富是自己拥有财富,贵是用自己拥有的财富去帮助别人。持佛教不偷盗戒,对应儒家五伦之“义”——义薄云天,不但不偷盗,还能布施财物帮助别人,得大富贵。中国人尊关圣帝君为武财神,就是敬他兄弟大义,纵使曹操待他礼遇有加,“上马斗金,下马斗银”,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金钱所动,义字当头,为兄弟舍却自身的富贵乃至身家性命。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内心安宁,家庭和乐。康宁对应儒家五伦之“礼”,佛教五戒之“不邪淫”。“礼”即是有礼节,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重礼节。不邪淫就是守礼,相互有礼有节,不邪淫得康宁。

好德,是心性仁善、而且顺应自然。“好德”对应儒家五伦之“信”,佛教五戒之“不妄语”。人讲信用,不妄语,才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才能被人尊重,才有好的德行。

善终,是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善终”即中国人常讲的“寿终正寝”、“无疾而终”。人想得善终是需要积累大量福报的,《药师经》中记载了人有九种横死,药师佛曾发大愿力,按《药师经》如理行持者,则能度苦厄不遭众难。

五伦之“智”从哪里来?从持佛教不喝酒、不吸毒戒中来。喝酒、吸毒都能乱性,非智者所为。

所以,福报是一种知识,中华传统文明里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佛教五戒、儒家五伦为言行准则,我们的生命就能结出“五福临门”的果实。

福报传承是门深奥的学问

虽然古语云“富不过三代”,但书圣王羲之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的山东琅琊王氏家族,却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跨越诸多劫难兴盛不衰,培养出了36位皇后、36位驸马、29位宰相,至今仍然兴盛富贵。这是为什么?因为王氏家族世代遵循“言宜慢,心宜善”的六字家规。“言宜慢”,言谈要三思,话语要舒缓,让言者深思熟虑、谨言慎行,让听者感到受尊重;“心宜善”,害人之心不可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福报可以传承,但传承福报是门深奥的学问,如果你掌握了,再把这种知识传给你的子孙,那子孙就会一代一代都有福报,受用不尽。

《地藏经》里说:供养父母舍一得万报,供养三宝舍一得无量报。我们以圆满的三宝为对境,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实践,以修行“身口意”的善行来供养佛,我们的生命就会跟佛连在一起,叫“皈依佛、南无佛”。一旦融入佛的圆满功德海,我们就能转有漏的福报为无漏的功德,转不圆满的世智辩聪为无上的圆满智慧。这时再把所作的功德回向给家人,家人的命运就会转变:回向父母,父母的身体就会好;回向孩子,孩子的福报就会增加。你改变自己的时候,你的亲人也会被改变;你修了福德、具备了福德,就能把这一份福德拷贝给他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传喜法师文章列表

福报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较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跟福报大的人一起出...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想过好日子,千万别邪淫

邪淫的常见果报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隐形果报...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问: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佛法说:「大...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

【推荐】太能算计的人,实际都是很不幸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

从佛法的角度看业力与命运

常有人问:佛教徒(或佛教)认不认为有命运的存在?答案是...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如何引导家人学佛

问: 对于不肯学佛,而且我执又很重的家眷,如何引导...

吃素是真正的人寿保险

有句老话一日吃斋,天下杀生无我份,像网络一样,我们...

传喜法师开示问答

问:请问师父,我们在佛堂里供花、供水或供水果,那些...

人品才是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一种标志

修行还有主要的一个,人格的完善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人...

【佛教词典】随法行

八支圣道名随法。佛弟子众。于此中行。名法随法行。又...

【佛教词典】拘那含牟尼

(佛名)Kanakamuni,又作拘那牟尼。新称迦诺迦牟尼。...

持戒就是每天在改运

佛教持戒的目标,并不是求死后升天,或是求来世的享受...

乖,听话

在一个念佛堂讲课,一个居士向师父诉苦:丈夫生意忙,...

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

耻,德之基也。耻是恥的俗字,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一...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大光法师:倓虚大师示寂前后

倓虚大师,在夏历癸卯年六月二十二日(即阳历一九六三...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

福慧二轮,不可暂废

法身之性,本无差别,佛异众生,修德有功而已。修德亦...

除灭嗔恚得无忧

昔日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一位婆私吒婆...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佛说阿弥陀经》 为...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

持戒的方法次第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

九缘皆具,方成不可悔之大妄语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