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大安法师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佛说八大人觉经》

这是修布施平等觉。菩萨要觉知思惟,世间上很多贫穷厄难的人,常常会怨天尤人,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别人比他更有钱。他们因为贫苦就容易滋生盗心,就得想办法弄钱,就在贪嗔痴等烦恼的蛊惑下与众生结恶缘。菩萨修智慧的当下还要修福德,这样才能自利利他。修福德就是修布施,布施首先是财布施,第二是法布施,第三是无畏布施。菩萨首先行财布施,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布施给穷人,一定要有这种心量。

一般人对家亲眷属都很亲爱,但对冤家对头就有嗔恨心,甚至恨不得一辈子不见面或者希望他死掉算了。菩萨一定要用平等心来慈念六亲眷属和冤亲债主,甚至把冤亲债主放在前面,生平等心,做还债想。

大家往往都有很多得罪过我们的人。特别是在历次运动斗争中被人家斗争过的年纪大的人,被各种权势横加在头上,他们往往就会结怨,甚至等机会报复。而作为菩萨一定要用大海般的肚量来包容恶人,用平等、广大的心把怨恨的乌云消散,把嗔恨的火苗熄掉。儒家也讲:君子不念旧恶。《梵网经菩萨戒》里面讲,就是父母被别人杀害了,菩萨也不能去报仇。儒家可能觉得杀了父母是“不共戴天之仇”,但作为佛教徒不能去报仇,这里面有深刻的含义。只有对错综复杂、深刻的因果关系有了解的人,才能不去报仇。

世间上有很多恶人,但都有他们善良的一面,只是在你面前展示的他是恶的一面。对这些恶人我们不能以牙还牙,以暴力来回报暴力。儒家教你对他们可以敬而远之,甚至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义理。三人是指善人、恶人、自己。善人提醒我们要见贤思齐,恶人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不要这样做。所以恶人也是善人之资,我们不能憎恨他们。实际上恶人有时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对我们是有大帮助的。

释迦牟尼佛的示现一定会伴随提婆达多。释迦牟尼佛最后在《法华经》上告诉一个真相:我由于提婆达多善知识故,让我快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需要一种挑战,他在应战的过程当中,才开发很多生命的潜能,在逆境当中才成长得更好。在粗砺的磨刀石上刀才磨得锋利;在烈火当中金子才更纯净。所以当我们处在逆境,冤家恶人堆里面,如果你能够应对,成长得会更快。所以不仅对恶人不要憎恨,而且还要感谢我们的恶人和竞争对手,至少他能够让帮助成就我们修行忍辱波罗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过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但是...

放下仇恨才能解放自己

我把心里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张清单。这其中伤害我最深...

不要忘了感谢你的「仇人」

与一位作家朋友聊天,我问是什么促使他不停地写作?他...

以平等心接受供养

在舍卫城,人们常常大事举行供养,供养佛陀亲自带领的...

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

平等、无求、无贪

在佛教讲平等,看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也都是佛,一...

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

跟人结怨痛苦过日,不如原谅包容过日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说:...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一切都有定数吗?如果不一定,那佛如何预知呢

问: 诸佛菩萨皆有五眼六通,能知过去、未来、现在之事...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

极乐世界的人恶种子会起现行吗

问: 净土经典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有恶趣之实,乃至...

十方众生都到极乐世界去,能容纳得了吗

问: 十方那么多众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容纳得了吗...

【佛教词典】死生智作证明

【死生智作证明】 p0620   集异门论六卷九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释梵

又作梵释。指帝释与梵王。此二天王归依释迦牟尼佛,为...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一、读经自利利人 说到读经,就是在齐声诵经。所谓「经...

做人的三大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

欲求好相貌或转女身,供养地藏菩萨即可满愿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

善良是你生命的守护神

有一个故事,是报上看来的。 一个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

六祖悟道时的五句话道尽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

身与触即如来藏性

这个身根,是一个内处;外在的触尘冷热涩滑,是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