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大安法师  2016/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把布施放在首位呢?因为布施是修福的第一大科目。

我们凡夫众生与生俱来有两种烦恼,就是悭、贪。悭就是悭吝,自己有的东西不愿意给别人;贪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想占为己有。

如果他给别人一块钱,就觉得心里难受;从别人那里得到一毛钱,他就觉得很高兴。这是与生俱来的习气。悭、贪这两种烦恼就关闭了我们的善业之门,我们本有的性德被这两个烦恼给闭锁住了,心量就狭隘了。

悭贪是病。这个病怎么去对治它?药方就是布施。只要能行布施,悭贪的烦恼就会被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打开了,心量也就打开了。同时,众生因为得到布施,会很欢喜,那你也会感到欢喜。

慈善家为什么愿意做慈善?就因为当他帮助了别人,会感觉到自己很高兴,有飘飘欲仙之感。光凭这种感觉,他就觉得值得去做。一个人有这种欢喜感的时候,身心都是一团太和之气,首先直接的好处是对身体健康有利。同时别人对你表达感恩之情,你在精神上也会很愉悦。并且你播下的这颗种子,以后又会有回报,因果不虚,天道好还啊!所以布施是修福德的一个重要科目。

但是对于布施,有的人会说:“我没有钱,还能不能修到福呢?”即使你没有钱财,但能够随喜,你也在修福。就好像两个人在买卖香物,你在旁边站着随喜,你就沾染了香气。我们不要以为修福非得要有很大的资财,首先需要的是发起这种利益众生、修福报的心。

所以,认识到了布施的功德,我们都要积极布施,在信愿念佛的同时,借此助行,来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省庵大师的净土情怀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

卖掉贫穷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允许这个下贱的奴婢进到屋内?...

至诚恳切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

普贤菩萨这次怎么没提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您好!《华严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萨以十...

鸟类众生好像没有信愿念佛,为何也能往生

问: 得生与否,全在信愿有无。弟子在《念佛感应录》里...

带业往生是否包括五逆十恶

问: 带业往生和所带的业包括些什么业?是否包括五逆...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念佛时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问: 我念佛时妄想纷飞,都是对世间的贪瞋痴,想清净就...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

【佛教词典】三世间

或有分为三世间者,谓一切有为法,有三种分类:   一...

【佛教词典】息灾延命

(修法)息灾法与延命法也。由真言四种修法中之增益法...

持诵礼观音,无不随感而应

今年春节过后,家中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老...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不要生活在过去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附近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鱼,它的名...

恶人尚且能往生,何况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

心中觉悟心自安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

如何用善巧劝导别人修习净土法门

问: 我朋友有这样一个问题,她说她经常遇到有缘人就...

居士团体可以称为「六合敬僧团」吗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

微小的供养,便能获得巨大的果报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杂譬喻经》中记载:...

但愿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讲究平等心,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们...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现前见佛,就是你当生能见佛。这就是你信心恳切,用功...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