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理解「以摄心专注而念」

大安法师  2017/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句此处的摄心?

大安法师答:这句话已经把如何摄心告诉我们了,就是专注而念。怎么专注呢?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因为我们见闻觉知的是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把我们的生命的能量分散。现在要把六根分散的注意力把它摄受过来,摄受在一经名,就是用我们至诚的心,去专注在这句佛号。

六根里面最难令我们专注的两个贼,第一个是耳根,第二个是意根。耳朵是功能最全的,能听里面的声音,也能听外面的声音,所以它容易注意听外面的声音,因为耳根最利。意根也是心猿意马,会到处跑。这两根一跑的话,他就不专注了,不能制心一处了,心就是散乱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从摄耳根开始。

怎么摄耳根?入流忘俗,反闻闻自性,入法性之流,忘记外面的声尘之所,不听外面的声音,那听什么?听我们念出来的声音。这就叫自念自听。听自己的声音,不听外面的声音,这就是摄耳根。如何摄意根呢?有很多方法,或者观想的方法,或者计数的方法。

印祖提出十念计数法,你念一句心里记一,念二句就记二,这个记是用意根去记,给意根派一个任务,你计数。如果一跑,计数记不下去,所以这又把意根摄住。这两根摄住,其他的眼根自然而摄,眼就不要到处看东西,所以念佛的时候一定要眼睛低垂;鼻子不要嗅其他东西,因为鼻子不是太敏感,一定是味道要接近鼻根才能闻出什么味道,但在佛堂里面我们就闻佛香嘛,燃香嘛;身根它也不会去,它有接触才会有感受,那一般是没有接触的;舌根非得要品尝才会有,也没有什么品尝的,舌头作为发音器官之一在念佛,所以把耳根、意根摄住,其他六根都摄住。

这摄住都摄在这句佛号上,把这六根都摄住不往外跑,这就是专注了-——专一注意在这句佛号上,这就是下手方便。透过这下手方便,这就是净念相继,都是这句佛号,这句佛号,这句佛号。这就是开发我们的自性的功能,开发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那就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了。

入无生忍就现前见佛,那如果入不到无生忍,我只要专注去念,也能够当来见佛。当来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无论是忆佛念佛,只要专心忆佛念佛,都能见佛,只不过是当来和现生的这种时间上的间隔而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课

问: 弟子在医院工作,很忙。请开示:如何定早晚课? ...

事业的成功与否跟因果有关联性吗

问: 我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最近一年来,看到身边很...

真如自性如如不动,为何强调断恶修善

问: 末学有一个问题,请慈悲开示。真如自性,如如不...

星云大师《如何坐禅》

一. 如何坐禅? 一般人大都以为禅的修练,一定要如老...

悟开法师念佛问答

问:《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应该该如何看待「情」

问: 中国人常常会用血浓于水来表示亲情的重要性,亲...

【推荐】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问: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

什么是加持,加持是如何发生效用的

问: 什么是加持?什么是气场?加持是怎么发生效用的?...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如何理解阿弥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数字

问: 如何理解阿弥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数字? 大安法师...

没有了肉体,下地狱为何还会痛苦

问: 人死了,肉体没有了,下地狱怎么还会有痛苦呢?...

一句佛号圆融四法界

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彻悟大师 一...

大安法师:人从哪里来

《起世因本经》中说,地球上的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光...

【佛教词典】缘缘

又名所缘缘,即所缘之缘,为四缘之一。...

【佛教词典】迷灭有八随眠

【迷灭有八随眠】 p0943   瑜伽五十八卷十二页云:云...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神通不敌生死

昔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时,有梵志兄弟四人,皆...

圣严法师:找不到心

禅宗说:「参禅不在腿。」这是说,参禅不一定要靠打坐...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百喻经》痴人赞父

【原文】 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

找回幸福感

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炷香增福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

佛法就在魔法中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

哪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