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绍云长老  2014/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往往因为烦恼业障较重、妄想较多,总觉得自己修持还不够精进,这是怎么回事?您认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呢?

绍云长老答:你提的问题是很有代表性的。不能参禅念佛,你想一点烦恼没有、一点妄想没有,这是不可能的,如何正视这个妄想?如何对待这个烦恼?这就需要你对佛教的理论有所了解。

学佛有四个步骤:信、解、行、证。信心有了,还要对佛法教义有所了解,既要了解教义,也要了解自己这个个体。了解自己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对照佛法教义,观察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不是指男人女人,不是这个意思,这指的是要对自己善根福德因缘的深浅有数。

善根深厚、福德因缘好的人,他一闻千悟,你只要讲一句,下面有多少事情,他就都了解了。而且在修行上,他能很快就达到三摩地,即是正定。那这个是因为他在过去世有深厚的修行底子,如同走路一样,他以前走过了,再有人一提,他意识马上就能到达这个地方,到达这一步。

而像你们刚刚所说的情况:心里总是有妄想,妄想多了又怕妄想,又因为妄想多了而起烦恼。那这个时候你要思维了:我过去世修行的还是不多,要是多的话,我不该有这么多妄想,有了妄想才有烦恼啊!这样你自己考察自己,用你的觉照力考察自己。你知道打妄想的这个人是谁?又是谁知道在打妄想?难道打妄想的是一个人,知道打妄想的又是另一个人吗?是两个人吗?你好好问问自己,这样你就会了解,这个妄想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习气就是业障。

对佛法了解之后,就会明白:“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业障就像大海,都是由妄想产生的。“若要消妄想,端坐念实相”,实相是什么呢?实相无相。妄想就像大海里面风吹起的浪,是业风吹起来的浪,浪一大,什么妄想都出来了;风一停,浪一息,还是平静的大海水。在这个道理上理会:这是业障风在吹我这个识浪,才产生这些妄想,由妄想而生烦恼。

但是我如何才能停止妄想呢?就时就要观照实相:妄想从哪里来?妄想没有实体,不像这个桌子,你能摸到它吗?你能看到它吗?你能和它讲话吗?但是它有一定的力量,搞得你烦得不得了,而你一搁置它,不搭理它,它马上就没有了,你试试看。你一观照它,它就没有了。这样心平气静以后,念佛的人再把佛号提起来,参禅的再把话头提起来,就又是一番境界了。

回去要不断地自己训练、不断地实验,好好“行”,“行”了以后才能“证”,“证”就是体会呀!清净心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修行的一步步,佛在《楞严经》里讲得很清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长老文章列表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问: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方海权答: 经中说...

师父您出家时家人反对吗

问: 师父您出家的时候家人反对吗? 慧律法师答: 反...

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该怎么办

问: 我爸爸十多年前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神智...

慧律法师《猫咬死老鼠与人打死老鼠有何不同》

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

专注这句佛号,不管念头怎么样

问: 弟子时常静坐念佛很摄心,但是在念佛堂、唱佛号时...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

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问: 写牌位超度祖先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应该...

越用功越精进,魔障就越大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来了,念念又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五种食物助你去口气

口气难闻,口气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交际。那口气重该...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的性质,要是讨论它所成就...

妙莲老和尚《因缘果报》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

【佛教词典】建佗歌

(动物)Ka??haka,悉达太子王宫出走所乘之马。因果经...

【佛教词典】杨布拉宫

西藏名 Yum-bu gla-sgav。西藏南部雅伦(藏 Yar-kluvs...

观音菩萨的形像

明代阙名彩画《白衣观音图》 观音,原译观世音,梵文...

素食营养入门必读

目前营养学家对于健康饮食的建议强调少摄入饱和脂肪,...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

傻瓜与聪明人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很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

断除对异性的贪爱与相思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什么是念佛的最好时节

朋友讲了他亲属的一件事,他的亲属在单位突发脑溢血,...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

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

我当时要出家的时候,我冷静了一星期,我就拿起笔写着...

每个人都应要有惜福的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