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大安法师  2017/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中具足。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名为假名,但什么叫召?召就是呼唤的意思,把它呼唤出来,这叫召。德是实德,实相的德能。这假名很重要,因为我们众生,特别是人道的众生,都是符号的生命体,一定要有假名,如果没有假名,我们就没有办法交流。众生都是符号的动物。假名当中安立真实的德能。昙鸾大师讲这是“实相身”。实相身就是实相当中具足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善法、一切功德,同时又是救度众生的身。所以阿弥陀佛为了拯救众生,就把他无量劫积功累德的所有的德能都凝聚在名号里面。所以从一般佛的功德来说,佛都证到了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等。那从阿弥陀佛这里来看,他是无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善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慈悲、无量的辩才……都在这个名号当中。

以这个假名传达到众生,让众生去念。具足信愿的心态,就以阿弥陀佛的假名来呼唤这个名号当中的实德。这个假名和实德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密切的关联,全体的实德就成了这个假名,假名之外无实德,就好像全体的水都成了这块冰,冰外无水。怎么去把握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的功德?包括阿弥陀佛的十二光的功德、无量光明的功德,怎么把握?抓住这个名号,就把握了佛的所有的功德。这就叫方便中第一方便。要么我们跟佛的境界、跟佛的功德相差得太远了。那我们跟佛的功德、佛心、佛光产生关联的唯一的一个渠道就是这个名号,就是这个中介。《观经》也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可以普照一切众生。但是只能跟一类众生产生关联,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这束光跟你产生了关联。这束光就紧紧地对这个念佛的行人摄取不舍。这就是名号和光明的同源性。阿弥陀佛光明遍一切处,但怎么样地让这个光明传达到众生的身心当中呢?就是靠名号。

由此,净土宗很多祖师都在赞叹念佛的功德,赞叹执持名号的功德。比如说念佛是径中之又径。径,就是距离短,捷径,捷径修行。跟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相比,念佛法门属于径路修行。因为余门学道,万里迢遥——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修行,那是要断一分惑,证一分真,路途遥远,非常辛苦。但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净土,古德一概称为是径路。念佛法门当中又有多种,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还有修其他的万行回向往生。一般意义上的念佛法门跟通途相比,是捷径;但在念佛的几种法门当中,以持名念佛跟观想、观像、实相来相比,那就是径路当中的径路。这就叫径中之又径。

为什么持名是径中之又径呢?莲池大师又有一个比喻: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一般的鸟飞不到的地方,雄鹰能够飞得到;雄鹰飞不到的地方,鹤能飞到。比喻通途的修行,就像那个鹰能飞的地方,但鹤能飞到鹰飞不到的地方,这就比喻念佛法门。所以,“鹤冲”它已经超过一般的鸟,但是它不如“鹏举”。鹏举,就是大鹏金翅鸟……《庄子》讲的那个鲲鹏,扶摇而上九万里,大鹏金翅鸟能去的地方,鹤根本就去不了。这个鹏举就比喻持名。骥骤龙飞。骥,就是千里马。一般的马每天最多不过一百里,但千里马有追风逐电之能哪,一天可以跑一千里。那一般的马比喻通途修行,千里马代表念佛法门。但是这个千里马,虽然超过一般的马,但是它够不上神龙。神龙变化飞腾,见首不见尾,神龙就代表持名。那这样,持名念佛就是不可思议了,已经不是通途的法门所能比拟。

把持名念佛称为鹏举,称为龙飞?不需要快走就已经很有速度,不需要步行就已经,达到目的地,径中之又径。这叫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里来自什么?——感应道交。我们信愿称名的,为能感之机;应就是来自于这个具足万德的名号。你一感,名号的相应的功德就给你加持,这就是名具万德,名召万德,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念佛就是香光庄严。表明由果地觉恩赐到因地的念佛行人的一个特点。香是五分法身之香,光是般若智慧的光明。众生都是业障深重,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虽然本具法身之香和智慧之光,但透不出来。这个名号是五分法身的功德、般若智慧的光明的结晶,透过名号的果地上的功德——带起我们本具的香光。我们全摄名号的香光为自己的香光,天天在有香的地方熏,熏久了,我们也有香了。靠名号功德的转换,让我们业力凡夫具有着名号内在的功德,它是很神妙的转换。

有个比喻,叫“移花赚蝶至,买石得云饶”。蝴蝶很好,翩翩起舞,五彩斑斓。怎么能让它过来?必须要有花。但我们现在又没有花,如果把花代表菩萨因地的万行,我们又没有这种因地万行的功德,自然蝴蝶不来。但有一个善巧,自己也栽种来不及,把花移过来。这就等于信愿称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把佛的功德转换过来,等于把花移过来了,蝴蝶就来了。想要有云,有云必须要有石头,石山。自己没有石头,你把石头买过来,堆成了石山,这个云就来了。有云,它就有雨。这些都离不开阿弥陀佛果地上名号的万德。

经典当中把念名号的转换,有种种比喻。《观佛三昧海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向他的父亲净饭王传授念佛法门,念佛能够改伊兰臭为栴檀香。伊兰是一种很臭的树木,牛头栴檀是一个很香的香木。有一个四十由旬的伊兰林,都是恶臭之味了。就像那个腐烂的尸体那样的臭味。这棵树长的是很红的花,看那个花,都是很漂亮,很灿烂,但是如果食用这个花,就会精神癫狂,直到死亡。用这个来比喻众生的贪瞋痴三毒烦恼。所以对这个伊兰林,怎么去改变它?就是要给它种植牛头栴檀,生在这个树林里面。但是这个牛头栴檀在地下的时候,大家不知道,以为这个山都是伊兰林,没有栴檀。时节因缘成熟,特别是月满的时候,这个栴檀木从地下长出来了,形成了栴檀树了,栴檀树的香气非常浓郁,它就能够盖过伊兰臭恶之气。所以佛告父王:“念佛之心亦复如是。”念佛之心就是牛头栴檀香出来了,没有这个念佛心,都是伊兰林的臭气。

又一个比喻。说一个穷人偷了国王的一个宝印,走了,那国王就派六头黑象去追。追,这个穷人就爬上树,那个象就用鼻子绞那个树。最后穷人没有办法,急中生智,就把那个王印吞到肚子里面去了。那这个树也被那个黑象给它绞倒了。这个穷人自然从高树上掉下来,身子都散架子了,但是那颗王印还在放光。所以佛比喻:住念佛者,心即不坏——就好像那个放光的王印。佛用种种的比喻来说这个名号的不可思议的功德。

天亲菩萨也讲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跟名号之间有广略相即的关系。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广则弥纶法界,收可以收在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清净句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无量光是真实智慧,无量寿是无为法身。所以在四种念佛当中,执持名号是最为殊胜的,而且它含摄着前面三种念佛的实质内涵。比如观像念佛,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在名号里面;观想念佛,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依正庄严也在名号里面;实相念佛,这句名号本身就是实相。“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念佛就是在念心,心佛是不二的,是一如的。一心念佛就在修禅,得一心不乱,就已然是达摩直指之禅了。己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自己已经在长安的核心的含元殿里了,还要去问别人,长安在什么地方呢?

对名号具万德我们要有一个信解,知道名号是不可思议的一个结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

用普贤十大愿来念佛

和尚慈悲,诸位执事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请坐下。今天...

劝进行者的四种功德利益

你劝勉他人修净土,有个前提,你必须自己有坚定不移的...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

【推荐】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两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后仅相差两...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

往生大事,败在懈怠

当你的懈怠放逸占了上风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状态,这...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吃这些东西不得病才怪

现在的肉更可怕的是加了很多的激素、化学的东西,它的...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什么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

【佛教词典】执杖梵志

(人名)手所持之杖似人头,此梵志击杀目连。鼻奈耶二...

【佛教词典】文殊师利菩萨

(菩萨)文殊师利名,菩萨其位也。...

佛法不在远处

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

经常出现妄觉该怎么办?

问: 尊敬的法师,末学从六、七岁起,一直到现在,经...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感是我们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

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会堕落到哪里

先讲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哪里?既然他往生不...

这时显现出来才叫真正业障重

在临终救亡修法时,《地藏经》是讲事,普度一切众生,...

为什么修行人要精勤修习孝养父母之道

母亲具备了十种德行 一名为大地于母胎中,为子女所依托...

人不宜食众生肉

经言靴裘①等物皆不应着,以其日与诸畜相亲近也。夫此...

祸福相依,福报不可享尽

有一个观念大家要了解。我们有情众生,特别是佛弟子,...

战象自拔淤泥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当时的国王波...

星云大师:结婚三部曲

结婚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两个来自不同地方、背景...

末法时代是怎么回事

问: 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 佛说正法五...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应用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