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大安法师  2021/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贤,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代佛弘化,做如来使,也欲令所有的众生都来修行净土法门。所以,特别以智慧选择《阿弥陀经》列为丛林的日课内容。我们晚课都要念《阿弥陀经》,不仅是净土的道场念《阿弥陀经》,就是一切宗门教下的所有的寺院都要念《阿弥陀经》,可见它就是万善导归的一个总持法门了。

净土有三经,为什么只把《阿弥陀经》列为日课?是由于《阿弥陀经》的文句简略,只有一千八百多字,如果念得快,十分钟左右就能念完。文句简略,但是义理却丰富,“言约而义丰”,这是符合古代中国人的阅读文化心理的。古人的用字非常简洁,但它的义理的空间非常丰富。

这一点,我们现在由于没有文言文的训练,已经是丧失得太多了。看现代人写得啰啰嗦嗦、拖泥带水,说了一大篇,还不知道他说什么。我们的文字一定要训练简洁,不能啰啰嗦嗦、重重复复,让人家都看不下去。所以,拿文章过来,你得要再三地去修改的,拿给别人看,不是随便拿出来的。有时候各个部门会写些东西到我这来,我真的是要改很多,改得我都有点头痛了。简洁一点,开门见山,“辞达而已矣”。所以一个好的文字要语言简约,但是义理丰富。

《阿弥陀经》就有这个特点——言约而义丰,而且在修行方法上,又非常的简单、简易。这也是法门高妙的一个特点,不能搞得太复杂。现在有人很颠倒,认为复杂的东西才是高级的,他一定要搞很多次第,搞很多加行,搞很多名堂,搞很多花样,他觉得这个好;说很简单的东西,他觉得这很低级,很不怎么地。其实,能做到简易,是他最高的智慧的结晶,最慈悲的一种呈现。

所以,净土法门是行法简易,但是效果又非常的快速,又非常的圆满。那弘扬佛法的这些菩萨大士,他才有眼光认识真东西。认识真有价值的东西,这需要有眼光的。所以,“宏法大士”就对《阿弥陀经》很重视,或者注解,或者制疏,或者称扬赞叹,或者不断地来讲这部经。所以,“自古及今”这些注疏赞叹的,那是不胜枚举了。

在《阿弥陀经》的注疏里面,这里就列出了三种。在多不胜数的注疏里面,“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是在所有的注解当中分量最多的,可以说,他引述之广博,都可以称为净土宗的小百科全书了。它广大,注解的框架也是以华严十玄门来展开的。并且它广大而又精微,精微就是有销归自性的诠释。“广大精微”,实际上这个判断首先来自于蕅益大师,他在《弥陀要解》就谈到莲池大师《疏钞》的广大精微的特点。

第二种就是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印光大师对这个《要解》在很多的文钞里面大加赞叹,是“直捷要妙者”,前面还加了一个形容词“极”,推到极处的直捷,而将《阿弥陀经》的心要、法要、奇妙之处和盘托出的,是没有超过蕅益大师《要解》的。印光大师甚至说,就是古佛再来对《阿弥陀经》做个注解,都不能超过这个《要解》。那是万古不刊之定论。

第三种是谈幽溪传灯法师,就是《圆中钞》。蕅益大师在《要解》的序里面,对这《圆中钞》,他评价是“高深洪博”,义理非常高远、深邃、洪大、渊博。为什么?他是用天台的教理去诠释的。

所以在《要解》当中,“幽溪师伯”,蕅益大师称幽溪传灯大师为师伯。那是什么辈分呢?幽溪传灯法师的师父是百松真觉;百松真觉把法传给传灯,这是第二世;第三世就应该是“正”字辈。它的传法系是“真传正受”——百松真觉是一世;第二世“传”,传字辈,传灯;第三字辈是“正”,正字辈。原来蕅益大师叫蕅益正旭,第三世。站在他第三世,他对第二世的传灯法师就称为师伯。

所以对这两个注疏,蕅益大师都是赞叹的。莲池大师《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的《圆中钞》高深洪博,“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这两部注疏都是值得赞叹,都很好。但既然很好,蕅益大师为什么还要作《要解》呢?他就谈道,“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再述《要解》”。这两部注疏如日月中天,很不错,但是由于这两部注疏文句都很多,义理展开得也很繁复,诠释微言大义,边涯莫测,没有相当的宗门教下的义理基础,都看不懂。

所以,就使得初机开始修学净土法门的,或者水平比较浅陋的,读这两本,不一定能读得进去,不一定能理解。不能理解,深信切愿就很难建立。蕅益大师有鉴于此,就再述这个《要解》。再述《要解》,说“不敢与二翁竞异”,也“不必与二翁强同”。这就像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都是看到了庐山的真正的境界。所以,他这《要解》就是针对初机浅识,帮他建立信愿来作的。这是谈到蕅益大师著《要解》的一个初衷。

印光大师对幽溪传灯法师作《圆中钞》是怎么评价的呢?他的高深洪博确实有他的天台教义的理论背景,“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著略解圆融中道之钞”。“台宗”就天台宗。“谛观不二”,这个“谛”就是一境三谛。能观为三观,就是空、假、中,天台从圆教立场就是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所观的就是一境三谛,三谛就是真谛、俗谛、中谛。

为什么是不二?不管是能观和所观,那都是全性起修的。比如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以现前一念,以一心之三观来观照极乐世界一境之三谛;或者说,以吾三观之一心观照彼三谛之一境。所以这就是不二,就是法尔自然,谛观不二就是天台的法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特点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常居秽土。 《十轮...

西方世界的七尊佛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

《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

从天台家的观照来看,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

惟贤长老《儒释道三教文化各有特点》

我今天来到这里(三学书坊),很高兴,为什么?这里有...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译

序 分 这一部经,是我从佛那里亲自听到的。当时,释迦...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古往今来《佛说阿弥陀经》有诸多的注疏,这些注解里面...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由法身垂迹,惊入三界火宅之门,于...

大安法师2022新年开示

初一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含义

问: 六祖大师曾讲过一句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含义,前...

修净土法门的感觉---法师谈话实录

居士: 我现在还是每天早晚打坐,修观心的法门。后来我...

【佛教词典】有漏界

谓有漏五蕴。是名有漏界。...

【佛教词典】圣节

即皇帝之诞辰。又称天长节。据兴禅护国论卷下所载,禅...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口善心不善,枉把弥陀念

王太太觉得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老公没本事不会赚钱,儿...

独孤皇后的成就秘诀

独孤皇后的成就秘诀...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

修鞋老人仁心保罪犯,感得法律施缓刑

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

净慧长老追思荼毗法会在湖北黄梅四祖寺举行

2013年4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

应如何扩大自己的心量

问: 如果觉得自己心量狭小,没办法生起大悲心,应该...

禅宗五家七宗——沩仰宗

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沩山灵祐禅师(...

不必另择一所,家庭便是道场

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

恶口嘲笑别人的果报

佛陀在世时有位达格罗比丘,他平时住在尸陀林,以死人...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