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大安法师  2017/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进一步要开导不要怕死。

一般众生都是贪生怕死的,死亡临近的每时每刻都怕得要死,恐惧。这时候要建立净土的信心,这信心、愿力里面就包含着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在旷大劫以来,我们观照生命的流转现象,这一期得人身,感召的世界是一个秽土: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减劫的时代,一切都充满着痛苦——火宅,牢狱。那现在我生命即将临终的那一刻,是要离开这一个苦难的娑婆世界,由于我念佛,能够知道阿弥陀佛接引我到极乐世界的那个无尽庄严的净土去。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很称心如意的事情,是长久以来所盼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牢狱里面的囚犯,他要获得自由,如果说释放的时间到了,他一定很高兴,出牢狱过自由的生活。如果说让你出牢狱,你还舍不得:“哦,我不出去。”给你自由,“我怕自由,我在牢狱里面活得很好,我已经习惯了牢狱的生活。”在牢狱里面,你上个厕所,小便,都有人监督。监督惯了,他也都很自在,发现没有人监督,小便都小便不出来。那这就叫异化,“我还是要人监督为好”。

所以,对于死亡要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里面包含着感恩的心:离开这个苦难的世间,到一个快乐的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恩赐啊!这是大火聚,那是清凉池啊!这种生命的转换,从一个苦难的人法界转到一个极为庄严的佛法界,我们占了多大的便宜,还能去怕死吗?怕死,你还是想留在这个世间受苦受难。所以,千万不可以怕死。不是由于你怕死,你就能不死的。就上战场打仗都有一个规律,越怕死,越会死;越不怕死,还越能生存下来。所以日本武士道就训练不怕死,每一次把生命做赌注,做好死的准备,往往他就能存在下来。

一个净业行人有没有信愿,其中有一个条件勘验,如果你还怕死,说明信愿是有问题的。具足信愿的人对死亡来的时候 —— 感恩心、欢喜心,是这个心态。

怕死也不得不死,怕死的心也就障碍了往生,往生就无分了。为什么呢?怕死的心,说明你没有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没有。没有这个愿,就跟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愿就对不上,就感应不上,就相违悖。一相违悖,阿弥陀佛虽然是大慈悲,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如母忆子”,但是你不愿去,“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这个儿子就要逃逝,就要违悖这个母亲的忆念——母亲在忆他,他不忆母亲。不依佛的教诲——这教诲就是让他恳切求往生——的众生,也无可奈何,感应不上。佛不度无缘之人。信愿念佛为有缘,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摄受、注照这个念佛行人,这就有缘。如果你不念佛,就没有缘,虽然佛光还在那里,但你跟这个佛光、愿力感应不上。

实际上往生极乐世界是文成印坏,活着去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确定亡者的往生去处

问: 现在社会上流传用摸温度来判断亡者的往生去处,...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

为何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

为何有的念佛人临终前先感恩释迦佛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

不为慈悲以修西方,却欲嗔恨而堕为神

【原文】 世有疾恶者,谓世间为恶人,予力不能治。死必...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

【推荐】现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吗

问: 请问法师,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

想要明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了自心,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

【佛教词典】蕴不摄无为

【蕴不摄无为】 p1453 集论一卷十二页云:何等法界,蕴...

【佛教词典】四支摄诸断行

【四支摄诸断行】 p0456 瑜伽七十卷六页云:复次若有苾...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念佛只贵真实修行

【原文】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

究竟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呢

化缘回来的路上,涉过一条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

宗舜法师:灾难来时是念阿弥陀佛还是念观音菩萨

崔明晨: 那么法师,刚刚您谈到了,就是说在危难时刻...

不畏艰险的学问僧

学佛要精进,而精进需要忍辱与耐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

「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问: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善...

把迷梦叫醒,向自心中唤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

佛友间讨论佛法,说错了是谤佛谤法谤僧吗

问: 佛友之间讨论佛法的时候,说错了话是否就是谤佛谤...

秋季的「四大名补」

真正的养生高手,不见得依靠保健品,有时候,吃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