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大安法师  2019/04/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修行菩萨六度万行功德,真诚发愿,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即是行人能感之机,那么阿弥陀佛在这念佛人临命终时,就会带着观音、势至等菩萨声闻圣众环绕念佛人的周边,接引其往生。如果这一念不能兑现,就不成佛。这一愿亦体现出阿弥陀佛的大慈悲。

因为吾等业力凡夫,临命终时,神识离开身体,如生龟脱壳那样的苦痛,此时阿弥陀佛放光注照念佛行人。念佛行人在佛光中身心安乐,如入禅定,意不颠倒,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托着莲花接引这念佛人的神识。弹指间就到达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中,莲花化生。

有人问,勤修我皆接引愿表明所有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都会来接引,那阿弥陀佛忙得过来吗?这是以凡夫的知见来猜测净土不可思议的法门,殊不知,念佛法门感应道交难思议。无量众生念佛就有无量的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这是因缘和合产生的现象,众生能念佛的心是因,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愿是增上缘,因缘正好耦合上了,就法尔自然地出现了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的情境。

比如水清月现,月亮永恒地悬处虚空,地面的水只要清澈,月影自然显现,水不上去,月不下来,然水中之月历历在目。是故临终接引之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如水中月、梦中事,因缘合和的产物,这很神妙的。

同样,吾人能念佛的心就象这个水,阿弥陀佛的大愿就象月亮,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有水但是天空没有月亮,水再清澈也显不出月影来。即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大愿,我们的念头再清净,也都不会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净境出现。

同理,如果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但我们不去念佛,就如同地面无水或水很浑浊,月亮显不出一样,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之妙境也就无由产生。

所以能念佛的心和阿弥陀佛的大愿感应道交,就会出现西方三圣现前,乃至天乐盈空,异香满室等瑞相。所以念佛人临命终时,见佛、见光、见华的瑞相自古以来不绝如缕,诸多的往生个案可资佐证。

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东林寺启建白莲社,精修念佛三昧,三次见到阿弥陀佛。刘遗民居士念佛半年,见到阿弥陀佛。他当时为得到真实的验证,便动了念头:如果真是阿弥陀佛,愿佛用手摸我的头顶,于是阿弥陀佛即伸出金色的手臂来摸他的头顶;随即刘遗民又动了一个念头,如果真是阿弥陀佛,愿佛用袈裟覆盖我的身体,阿弥陀佛即用袈裟来覆盖他的身体。这种动念即应的神妙令刘遗民当即深信不疑,念佛求生安养的信愿确然不拔。

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刘遗民居士先焚香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慈悲宣说念佛法门,便无从知晓。其次焚香顶礼本尊阿弥陀佛,即将亲炙弥陀,庆快生平。

勤修我皆接引愿是阿弥陀佛看到吾辈下凡临命终时种种困厄危难,所预设的护佑。就像慈母呵护小孩,当小孩要滑倒摔跌时,慈母的手马上伸出来给予保护。当众生受业力牵引要堕到三恶道去的时候,阿弥陀佛以光明愿力,观世音菩萨以甘露净水、大势至菩萨以金色莲花赶紧前来救助,不令轮转三界六道,而紧紧摄受其神识往生净刹。

现在我们东林寺所铸造的西方三圣接引大铜像,即是表达这一愿的意趣:“愿我临欲命终时,阿弥陀佛远相迎,观音甘露洒吾头,势至金台托我足。”西方三圣那种关注,那种慈悲,要把念佛众生绝对安稳地接放在莲台上,让念佛众生绝对安稳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

佛菩萨的威德与悲悯以及无微不至的照料,用雕塑语言表达出来,给予众生以心灵的震撼,引发神往欣慕之心。须知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生死之事,了达死才能了解生,生与死即是死与生,又谓文成印坏,这个娑婆世界的业报身消失的当下(印坏),即是西方极乐净土的清净之身诞生之时(文成)。

所以念佛行人是活着往生的,不是吾人一般认为的死亡,因为念佛人无须经过中阴身,直入安养净土,他是活着安坐莲花台上的。这莲花就是转凡成圣的幽玄神宫。如果滑入中阴身就危险了,业风吹荡,不能作主。所以阿弥陀佛以莲华接引行人的神识,神识一进入莲台,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决定会在西方极乐净土七宝池中莲花化生。

这临终接引愿,既是在生命终结时的接引,同时也是每时每刻的接引。因为念头的生与灭即是生与死,是故吾人的每个念头中都有着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故云: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可见这一愿对我们是何等的亲切,又是多么的重要。而东林祖庭建造西方三圣接引铜像,住世千年,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亦属南阎浮提之一大事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间俗情贻害病人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叫即众生心,投大觉海

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句话是印光大师在描述众生的心...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

《观无量寿佛经》第六观:总观想

【经文】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推荐】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的关系

在华藏世界海世界种里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层就包含...

净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门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

【佛教词典】八懈怠事

【八懈怠事】 p0080 集异门论十八卷三页云:八懈怠事者...

【佛教词典】内等净

【内等净】 p0366 显扬二卷六页云:内等净者:谓为对治...

问问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把握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

佛号如摩尼珠

原文: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

唯识要义解说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

没有吃素可以念咒吗

问: 我没有吃净口素,但念咒的时候,念净口业真言可以...

法显大师西行记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

圣严法师《为什么而忍》

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当山挡在前面,一味退让,永远也...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

心可以转业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

人最宝贵的就是良心

引言:不伤害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害人者必害己。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