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大安法师  2019/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虑,徐徐念去。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念久自得诸念澄清,心境绝照,证入念佛三昧。然平日必须多念,从千至万,心无间断,则根器最易成熟。若强之使一,终不一也。”时达本于座下,忽戄然念数声。菩萨曰:“如是如是。”—— 《西方确指》

息想定虑,心声相随。这是教怎么样做念佛的功夫。念佛的时候,要把“想”,就是妄想思虑,妄想思虑就是第六识分别的妄想、第七识的思虑执著,要把它放下。念佛的时候,念佛的心和声音要互动,要相随。

有人就问,念佛不能得一心,“我念佛很难一心,很难清净,不知道有什么方便的方法,能够让我念佛得一心?”

针对这个问题,觉明妙行菩萨就开示:你要念佛,就要“息想定虑”,放下万缘,一念单提。你在念佛的时候,内心当中要把这些事务性的东西全都放下,也不要去接电话,也不要想其它的东西,也不要去…… 如果你是做公司领导,好像心里觉得“我在念佛,放不下”,但你要知道,没有你,地球照样转。你把一切放下,心很安详地徐徐念去。

徐徐,代表心声很安详、很平稳的念这句佛号,绵绵密密,不要念得那么躁妄,不要念得那么激情。要使音声跟我们的心产生一种互动的格局,就是这个音声发出来,当下这个心就在这里,你能听得清楚。这句佛号是从心里出来的,由口里发出声音,再从耳根把声音听进去,也就是念清楚、听清楚,这就是心和声音相随在一起。如果不相随在一起,你听不清楚,说明你的心跑了。

你的心和声相随,念久了,自然你的妄想杂念就越来越少。这句佛号像清水珠,使我们的杂念、妄想、染念渐渐地澄清,能念的心、所念的境界就孤明历历了。然后,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号都打成一片了,就能契入到念佛三昧,能所一如。

到念佛三昧,也就是不移跬步,金地涌四色金莲,当下就是极乐世界的境界,阿弥陀佛处处说法,莲华朵朵绽放。所以念佛三昧的境界,还是要平时必须多念,多念佛号,多多益善。

所以,你每天能够念几万声佛号,就是好现象。从几千到几万,心念与佛号不间断,我们的身心,修道的根器就容易成熟。成熟是什么意思?就是熏习。我们见闻觉知这个外界的世间,都是污染的,所以它熏习给我们内心也是污染的。

这句佛号是清净的,是佛的境界,是真如,所以这句佛号你提起来,是真如熏无明,真如熏无明,无明就会在这个真如光明当中慢慢地稀薄,所以我们的身心,就能够香光庄严。以佛号的功德来熏习我们业识的心,也能够趋向佛号的功德。所以,这件事情是功夫的问题。

念佛也要谈功夫。功夫是我们水滴石穿的产物,要日积月累,要在每一声佛号的累积当中来谈功夫,这就是信愿行“行”门里面的科目。

你在念佛的时候,开始不要说“我一定要得一心”,你想求一心的念头,也是一个妄念,你都不要去求。你求一心,最终得不到一心。

所以,你念佛得要做功夫,叫水到渠成,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抓住你当下这一念,在这个佛号当中,心和声相依,念清楚,听清楚,数量念得越多越好。你就做这个耕耘的工作,慢慢的就心越来越清净,慢慢的就有功夫成片。

有一段时间,佛号念得非常清净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轻安法喜。如果再扩大,在功夫当中,我们自性清净心的力量非常巨大,就像大势至菩萨一样。什么叫大势至菩萨?就是通过执持名号,把我们的心打开,内心有大的势力。这种大势力就能穿破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直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就是自性天真佛。这是心性的大势力所导致的,而不是勉强去求的。

这段开示完了之后,当时达本就在座下,忽然“戄然”就是很震惊,很振作地念了几句,好像晴天霹雳似的念出了这几句佛号,这几句佛号是他至诚恳切、感激的心,念出来的。菩萨给他一个认可“如是如是”,你这种念佛很好。

所以,念佛要贯注我们全身的力量,不是昏昏沉沉、泛泛悠悠、有气无力地念,要集中我们全部的心力去念,才有感应的力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是否要祈求阿弥陀佛帮助驱除贪嗔痴

问: 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持,帮...

净土法门,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

一体万用,一念万涵

地面上江河湖泊的一切月影就是一个月影,一个月影就是...

具足信愿的佛号,才有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

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

这个时代要求生净土

在这个时代,要大力倡导求生净土。我们知道人生第一件...

慧律法师《1998年佛七圆满开示》

情爱纠葛,苦多乐少 我们这几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

念佛能改变因果规律吗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比如一个人癌症本来该受报的,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念「阿弥」也比念「弥陀」要好

阿弥陀佛的核心意思是无量寿、无量光。阿是一个否定性...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

「至信」与「至乐」的含义

至信就是深信,里面不夹杂怀疑。法相宗里说信是一个善...

应该一门深入还是深入经藏

问: 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是否矛盾,我们到底应该一门...

【佛教词典】识蕴差别五种

【识蕴差别五种】 p1436 瑜伽五十四卷一页云:复次云何...

【佛教词典】永惺

(1926~)热河喀左旗人,俗姓刘。法名演霖。年十三,...

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古泛指...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难以一帆风顺,...

人生旅途要随缘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

商人闻法

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毘舍离国,住在猕猴池旁...

佛经中的「狮子虫」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狮子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当佛说狮子虫的时候,譬...

【推荐】印祖力荐的治病救命妙方

备注:以下七则方均摘录自印光法师文钞,为印祖所认可...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

身体五脏患病的相貌

二者五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

佛教素食观的生态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

沙弥的十戒

沙弥的生活轨范,共有十条守则,名为沙弥十戒,是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