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大安法师  2020/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周边人,行孝、关爱、礼敬呢?这些怎么圆融?

大安法师答:这就是佛说法要二谛圆融,真谛和俗谛。谈这个娑婆世界梦幻泡影,这是从真谛,第一义空,诸法的空性,本质义来说,它确实是这么回事。

但是佛法不坏世间法,在世间法当中,你现在还没有证到空性呢,你还在梦中呢。既然你从梦中没有醒,就要做一个好梦啊。慢慢地从梦中醒过来啊。做一个好梦,最终从无明大梦里面醒过来,那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礼敬一切、净业三福、六度万行,都是在俗谛世间的善法当中,也一定要积极去做的。

把这些善行至心回向,一般是回向三处:回事向理,从事相上的福报转向理上的无为的功德,这是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因地当中的因地之花来庄严佛果;回自向他,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所以真谛的第一义谛和俗谛,在缘起法上不坏因果,修一切善,这是学佛人一定要圆融的。就像《金刚经》所说,它谈空性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谈第一义空的。但不是说你无四相,什么都空了,什么都不做了。什么都不做了,那就趋向于偏真涅槃了,那是声闻缘觉的境界。

所以大乘菩萨道在无四相当中,还要以菩萨的大愿来缘起一切善法。第二句话就是“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有在缘起法当中,圆满六度万行,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就是真俗二谛圆融,理和事相得益彰。这样去做就是大乘行人的心态和行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

问: 请示法师,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为何? 净界法师答...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上人,听说您在讲完《楞严》之后,接下来会...

念佛能改变因果规律吗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比如一个人癌症本来该受报的,诚...

星云大师《福报哪里来》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辛苦,心中就认为...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如何看待算命一说

问: 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给两个会算命的居士算,却算出...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诵经的重要意义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再来

当释迦牟尼佛在讲了《法华经》之后,稀有难遭,极为殊...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佛教词典】杀

(一)断绝生命之相续。大日经疏卷十载,断除根本,称为...

【佛教词典】法处所摄色

法处所摄色者,略有五种,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

慈心不杀,当吃长素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一念自私的心,就偏离了道

我们来出家,就是要做大丈夫的事。大丈夫的内涵,是要...

略论佛教的时空观

人类对宇宙时空的思考与探索从未止步,众说纷纭,可谓...

居士如何护持正法

佛教是一个团体 佛教讲四众弟子,也讲七众弟子,范围是...

化解冤亲债的六个方法

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那么你后面发心一正以后,你还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

出现恐惧的时候,千万要紧抓这句佛号

我们闭关念佛,很多人就谈到,他一入关就觉得很害怕。...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

中国现存的古代大佛【组图】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近2000年时间,除了变成中国最大...

为何寺院大门叫「山门」或「三门」

山门又作三门,乃大乘佛教及丛林之象征。本义为寺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