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净界法师  2019/07/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那么你后面发心一正以后,你还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影响思想,当然有些行为不会影响思想。就是说你好不容易选择正确了,我要以愿力来引导业力了,但是有些行为你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在《楞严经》当中很强调“相续”。你心中已经发了菩提心,发了往生的愿力,即便你偶尔造造杀盗淫妄,你马上忏悔,这个业不障碍你往生,你断了相续心,你发愿真的不再造作。

佛教任何的业障都可以忏悔,但是关键是你是不是断相续心,你是不是真的没有再造作了。我们带业往生,最怕的业就是你不断在造作、你现在还在造作的,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种行为是很严重的。

我们允许你人生有偶一的过失,我们允许的,只要你忏悔,下定决心永不再造作,把这个门关掉。这个业力它得不到你一种相续的支持,它就会枯萎沉淀,这个到了净土再来处理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这个业力,这个业你就带不走了,因为它的势力太强大。

所以除了因地发心以外,你要注意那种辗转相续的行为,要反省一下:第一个,你有哪些行为是你特别喜欢做,而且又给自己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第二个,你经常做,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生好乐。这个行为你要注意。

这个业你带不走,临终它一定会来干扰你。这种业你经常造作,而且每做一次都是非常欢喜的,这个业你是不能带的,没办法带,因为你把它养得又肥又壮,你并没有成功地让这个业沉淀下来。

所以我们在因地发心正确以后,还要注意那种相续性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不能造杀盗淫妄的原因。不是说你偶尔造造杀盗淫妄就会障碍你往生,不是。但是如果你没有惭愧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造作下去,你的生命就算你一开始发心是正的,你也会得到一种行为上的误导。

如果你是用贪爱心的行为数数现行,你最后的误导落入魔道;如果你用瞋恚心,数数现行、深生好乐,你最后的结果变成神道;如果你用投机取巧的心,你的结果是邪道。

所以除了一种思想正确以外,你要注意那种经常性的数数现行的行为。你不能让一种错误的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你身口意出现,不可以!所以带业往生只允许你过去的过失,不允许你未来的过失,不允许!

因为这件事情你还想期待,还想去做,这种业不能期待;如果你对这个业还有所期待,还有所攀缘,这个业不能带。但是这个业已经过去了,可以带,因为它已经沉淀了。所以带业往生只带过去的过失,不能带你有所期待的未来的过失,不可以!

因此我们在修行当中的基础,两大基础:

第一个,看你是活在愿力还是活在业力;

第二个,你要注意行为当中,有没有那种数数现行、深生好乐的业力,而这个业力都是不好的。如果是好的,那没关系,布施、持戒这种数数现行都没关系。但是有关杀盗淫妄的,都不可以,这种业是不能带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通常我们遇到一些逆境时都会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念佛受病,实是无量劫业力所现

原文: 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

是什么力量让业果相续呢

我们讲到缘起篇的第二个重点业果相续。 前面一科我们讲...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这个悟性真常了惑虚妄,就是说啊我们先经过破妄,诸位...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年迈不可怕,只怕心态老

说起老,常会有人想起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等词,仿佛老...

济颠大师的末后偈

这个《济颠僧传》的最后边,最后就是济颠这位高僧临走...

印经可得五种福报

印造经典:以印造佛所讲一切利益人天教典,以及圣贤大...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

【佛教词典】邪倒见

(术语)邪僻颠倒之恶见也。药师经曰:愚痴迷惑信邪倒...

【佛教词典】应奉请

【应奉请】 p1399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应奉请者:约尽...

人生的短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

【推荐】比「断恶修善」更高档次的教理

你可以去问问福报大的人快乐吗?他会说很难讲,有时候...

沃尔玛老总的故事

萨姆沃尔顿出身贫寒。他的父亲是一名油漆工。靠着微薄...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众多比丘弟子...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

佛教的特色与教育

(一)佛教的特色 普通的理解,佛教是一种宗教,有其...

学佛首要就是听闻佛法

宗喀巴大师说,正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们刚开始学佛...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推荐】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