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远离不与取,亦教人远离不与取,赞远离不与取法,亦欢喜赞叹远离不与取者”,
这是第二项,是“远离不与取”,这个不与而取,他没有给你,你就拿过来了,或者偷偷的拿去了,或者当面抢去了,那么就是偷盗,就是盗。这个盗,多数是盗人的财富,这个财富是第二个生命,人的生命能够生存下去,就是要依赖财富才能生存,所以你盗取他的财富,使令他生活困难,这也是不应该、不合道理,也是不慈悲。现在学习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人,他自己远离这件事,“不与而取”,他不做这件事,“亦教人远离不与取”,也劝化他人远离这件事,不与而取的事情不要做,赞远离不与取的这件事,这件事是非常有慈悲的,人与人之间能和平共处,是安乐的一种方法,亦欢喜赞叹远离不与取的人,赞叹这个人特别是有道德了。
这个不与取,这个弘一律师他已经不在了,他说这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里面,这个不与取很难清净,很难守护清净的。我们一般人,有一点品德的人,都认为不与取很容易,很容易受持清净,其实不与取不是太容易,就是通常说不纳税,这个就是不与取,这就是盗戒;或者你和人家共同的做生意,你偏多拿一点,那你就是不与取,这个很多的问题。
我讲一个故事,说这个不与取的事情,在这个隋炀帝大业八年的时候,在宜州这个地方,我查那个字典上,宜州是现在广西,中国的广西,宜山县的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在乡村里面有一个人家姓皇甫,有四兄弟,大哥哥和小弟弟都勤于生业,就可能是种田呢,都是很勤劳的做这件事,对于父母也都很很孝顺的。那么这个二弟,这个老二名字叫做迁,叫皇甫迁,这个人就是他不去种田,一天就什么事情不做,就是各处跑,和那些品德不好的人在一起,做各式各样的放逸的事情。
那么有一天,他的母亲拿六十文钱,六十文钱就要去准备买东西,当时就把这个钱放在床上,她自己就到房子后边,后院里面做事;这个时候这个老二,这皇甫迁,从里面进来一看,床上有钱,周围看看没有人,就把个钱拿过来了,拿过来以后就走了。那么这个母亲从后院回来一看,看不见钱了,就是问她家里面的人,我没有拿!都说没有拿,这个老太太就火了,拿着杖把全家的人,不管是大的、小的、男、女,通通都是打,所以全家的人都恨这件事。
但是过了多久,这个老二皇甫迁死掉了。死掉了,就投胎他自己家里面的母猪的肚子里面去了,投胎做猪了。过了三五个月就出胎了,那么又过多久,就有人来买猪,那么正好就把这个猪,皇甫迁变的这个猪就卖掉了,六百文钱,卖了六百文,他偷的是六十文,现在卖了六百。
那么这天夜间,天黑了,大家休息了,这个皇甫迁有个太太做个梦,梦见一个猪,用嘴在触动她,就说话了,这个猪会说人话,对她说:我是你的丈夫,我因为偷母亲的钱,六十文钱,使令全家都受到母亲的责罚,我感觉很对不住,我现在变成猪来还债来了。说今天卖了六百文钱,人家把我拿走了,明天要杀我,他们家里祭祀祖先,要用我来祭祀;你是我的太太,你能够忍得住我被人杀啊?你可不可对母亲,对家里的人说一说,来救我呢?
然后梦就醒了,心里面很惊,那有这样事情?哎呀!这做梦未必是真的,又睡觉,睡觉还是做这个梦,再做梦,好像是不能不相信了,那么就穿上了衣服,就起来对这个婆婆,对这个皇甫迁的母亲就说这件事,他母亲说:我也做这个梦了!于是乎找他的哥哥、弟弟,大家都是做这样的梦,然后这个心里都不舒服,想睡觉也睡不着了。
然后,这母亲终究是母亲,拿一千二百钱给她大儿子,和这皇甫迁还有个儿,派他们两个人,拿这个钱赶快去,骑着马到那个买他猪的地方,把它买回来,六百文他不卖,给他加倍,给他一千二百。那么这是大儿子,和皇甫迁的儿子,一个是伯父,一个是侄子,两个人去了,到那去的时候,和人家一说,不卖!我们现在就要用它,就要杀它、用它,不卖!怎么说也不卖,给一千二百也不卖。
哎呀!这怎么办呢?但是这老大认识一个人,就是以前做过县长的,现在退下来了,去托他,托他的时候,就向这个退休的县长,就是真实地说了这件事;那么这个退休的县长受到感动,就来给他说情,勉强地算是把它买下来了。买下来了,就把它赶到旷野里面,哥哥就对这个猪说:如果你真是我弟弟,我们一同回家去!那个儿子也对他说:如果你真实是我父亲,我们一同回家去!说完这个话,这个猪就是顺这条路,就一同回家去了。
但是这件事没有很久,周围的邻居都知道,见到他们家里的人:你是猪的儿子、你是猪的母亲、你是猪的哥哥,使令这家里的人很没有面子,心里面也很痛。后来隔多少天的时候,就是没有别人的时候,就私自和这个猪说话,这儿子和这个父亲说:因为父亲你在世的时候做这些事情,今天我们的邻居,周围的邻居耻笑我们,使令我们抬不起头来,那么你在生存的时候,你和徐贤这个人是好朋友,能不能你到他家去住,我们供给你的生活,给你送饮食去,可不可呢?那么这个猪就流泪,因为流泪,就是到徐贤家里面去了。到那去呢,不在这里住了,其实,我看也没有用,人家照样还会讥嫌。
那么到了大业十一年,这个猪就死掉了,这件事怎么流传出来呢?当时长安有个弘法寺,就是寺庙里面有个静琳法师,他和这个皇甫迁是邻居,亲自看见过这个猪,看见这个事情。那么他出了家,在长安弘法寺,在那住,这件事是在《法苑珠林》上记载。《法苑珠林》的作者叫道世,是道世法师,和道宣律师是兄弟,那么这位静琳法师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道世法师,他就把这件事记录在《法苑珠林》里面。这样我们现在才知道这件事。
那么从这件事看出来,人死了以后没有断灭,还继续有生命的存在,这是一;第二、做善有善报、做恶有恶报,你在生存的时候,做了恶事,你要到三恶道去,他这是到畜生道里面去;第三件事,父母的钱,你也不可以偷的,不与而取还是有罪,还是盗,你一定得到父母的同意,你才可以拿,人与人之间都是要经过同意的,说我们做事要向政府申请,那父母虽然不是政府,你也要取得他同意的,不取同意,就是犯盗,这个盗就是有罪过的。
当然是我们若不学习佛法,也可能是感觉到不是合道理,但是也只此而已,不知道将来还有后患这件事,但是佛法里面说得明明白白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真实不虚的,所以恶事是不可以做。我刚才说,我们头几天讲那个杀牛,牛不可以杀、老鼠也不可以杀的,人的生命体是不一样,但是这个心都是明明白白的,都是明了的,都是很明了的,你杀它,它是不同意的。
所以,现在经上说这件事,尤其是这个《般若经》是观一切法空的,在一切法空里面无有少法可得,容易引起误会,那么也没有善恶果报了,都空了嘛!实在不是这样说的,善恶果报还是有的,但是也是诸法空,诸法空和善恶果报是不相障碍的、不相妨碍的,所以不应该不与取。
“自远离不与取,亦教人远离不与取”,这是慈悲啊!菩萨对我们这样说,这是菩萨的慈悲,佛对我们这样说,这是佛的慈悲。“赞叹远离不与取法,亦欢喜赞叹远离不与取者”,这个人不与而取,就是不要做这种事。昨天、前天,我曾经说一句话,譬如说是我们受了戒,不说谎话,说你们出家人在庙里面生活,不说谎话也应该比较容易;但是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可是不简单的事情,我若说一句妄语,我能赚十万美钞;你若说真实话,这十万美钞赚不到,那么你是说真实语?你是说谎话?这是你要注意的地方,你可能感觉到困难,不说谎话很难,我说真实语很困难,说谎话很容易,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对于佛法里面讲的善恶果报,有信心的话,我宁可不赚这个十万美钞,我要说真实语,我不说谎话,这样子将来没有后患,将来没有后患的。现在我没有这十万,我的生活还很正常嘛,不要紧;但是你若贪求这十万块钱,你去杀、盗、说谎话,将来受苦的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了,你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佛菩萨慈悲,告诉我们不要杀生、也不要不与取,这样子。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现灭诤品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