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大安法师  2021/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是名为失,不名利。

何者?如钻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时故;若折干薪以觅水,水不可得,无智故。……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道绰大师《安乐集

撰者

道绰大师(562~645),唐代净土宗高僧,早年修习讲演《大涅槃经》。后受玄中寺昙鸾和尚碑文所感,遂转入净土信仰。每日念佛七万声,专讲净土经典,倡导数小豆念佛,为唐代初期净土教开拓者。

译文

教法兴起的缘由,应观察时代特点与所被众生的根机,由此而劝令往生极乐净土。如果教法适合时代与行人根机,就容易修行,容易开悟;如果根机、教法与时代三者乖违,行人便难以修行,难以证入。

所以《正法念经》说:“行人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宜,没有善巧方便,这叫做过失,不能利益众生。”

什么原因呢?犹如钻湿木来求火,火终究得不到,因为湿木不是取火的时候;若折弯干燥的薪柴来寻觅水,水终究得不到,干柴中无水故。表明没有观察时机的智慧。……以此推论,自力断惑证真的圣道门,现今时代难以悟证,一是由于佛陀灭度,已经很久;二是由于佛典理路深邃,凡夫悟解微浅。

所以《大集月藏经》说:“在我的末法时代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没有一人能证道果。”当今正值末法,现是五浊恶世,这时唯有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可以通入涅槃解脱之路。

道绰大师仰承龙树与昙鸾的判教思想,从末法时代与众生的根机特点,开示自力圣道门,难修难悟,佛力念佛门,易修易悟,是以倡导劝归净土,对后来的净土教门影响甚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今生不要再错过念佛往生的大好机缘

问: 弟子是医院离休的医务人员,虽是护士专业,但是从...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

唐代高僧怀感大师

在佛教的教法中,净土法门是貌似简单、容易,几乎没什...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

原文: 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

但见过年忙似箭,有谁离苦急如仇

2012年的除夕,原本计划像往年一样参加龙泉寺华严法会...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为何风格迥异

问: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风格迥异,这是什么原因...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安法师:选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问: 选择什么经来做早晚课? 答: 在家居士选择早晚...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不念弥陀更念谁

念佛一法具有这么大的利益,阿弥陀佛以他的同体大慈悲...

大安法师:般若智慧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如何修智慧、修般若这一块是非常...

【佛教词典】遍照

(术语)法身之光明,遍照世界也。大日如来之密号为遍...

【佛教词典】那先比丘经(Milindapanha)

Naxianbiqiujing   佛教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

诚敬二字在念佛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问: 诚与敬在念佛法门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应用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

人不宜食众生肉

经言靴裘①等物皆不应着,以其日与诸畜相亲近也。夫此...

星云大师:结婚三部曲

结婚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两个来自不同地方、背景...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鱼篮观音的故事

《旧唐书》上面记载,在唐朝末年,陕西有个金沙河。河...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

心出家的圆融法师以礼佛念佛为终身的修持

圆融法师的往生故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