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大安法师  2021/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知足一法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示,常常点示。一般会把这个少欲、知足放在一起:少欲知足。什么叫少欲?你对于外境的五欲不求不取,这就叫少欲。

知足是什么?就是得到了一些——得少,但不悔恨,不懊恼,这叫知足;对目前的生存状况他感觉到很满意,这叫知足。

那么修心养性之人,特别要注意寡欲知足,孟子都说“养心者莫善于寡欲”。多欲之人,心就散乱了。《佛遗教经》里有一段很好的开示,说少欲之人就不会对他人谄媚、委屈。因为你有求于人——多欲就求人,求人就得谄媚,就得讨好了——求人家给他好处。但少欲之人他就比较刚直一点,无有谄曲,也不为这个六根的欲望所牵。少欲的人他心中很坦然,没有畏惧感。少欲者就有涅槃。

佛告诉这些比丘:“汝等比丘,想要脱离诸多的苦恼,要观知足一法。知足一法就是富乐安稳之处。你能知足,虽然卧在地上都像天堂一样安乐;你如果不知足,虽然处在天堂那样好的地方,也觉得不如意。所以不知足者,虽富而贫。”虽然很富裕,但还是显得很贫穷。“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那这个知足一法对于现在这样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思想资源。现在我们很多人活得很累,包括对整个生态环境肆无忌惮地破坏,就在于多欲,不知足,贪得无厌,使我们的地球整个形成一种很大的危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

现在好像很风行低碳,人们在介绍低碳的时候会说你要少...

古人论富贵贫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富翁穷子喻

一切有情众生皆是佛子,具有佛性并且皆可成佛,然而有...

阿阇世王五百妃失璎珞记

释迦牟尼佛有一段时间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中。当时...

因小失大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

寻宝

一处山城里住著一位大地主,他娶了很年轻的太太,并生...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具足信愿一定往生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

净土文化永恒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问: 一种文化或体系,想永恒,想众生信服,必定有它核...

【佛教词典】满月

唐代译经僧。西域人。精通瑜伽法门及咒术。开成年间(...

【佛教词典】流来

(术语)自无始流转于生死海而来于今也。...

看人面相,不如看人思想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大思想家叫做荀子,他提出一个理论叫...

面对今生的果报,我们只能忏悔认命

所以我们今天承受果报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件事情,忏悔...

用智慧水去灌溉这个愿

我讲一个《法句经》的小故事给大家参考。神通第一的目...

以三见阐明破三关

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问: 对于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

中医如何看「素食够不够营养」

中医更强调吸收能力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

【推荐】父母过逝时,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话文】 昨天收到你寄来的讣信,知道你父亲在上个月...

证严法师:善解方便

比如说,有一位年轻的太太,她到处跑道场,跟着法师团...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