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大安法师  2022/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悲慈,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要了解吾人虽然是在轮回的众生,但是本具真如佛性,本具无量光寿的性德,在这个自性德能方面,与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并没有两样,是平等的。那只是由于烦恼重,业障深,自性的无量光寿的性德不能现前受用。就好像矿石里面有黄金,但有泥沙的那种杂质混在里面,所以这个黄金出不来,不能得黄金妙用,所以一定要经过一个冶炼的过程把黄金炼出来。但是,虽然不能现前,但里面有黄金,就类似于我们虽然烦恼深重,但我们有佛性。要有这种信心。

那现在一心归命到阿弥陀佛这里,就好像一个舍父逃逸的浪子就回到父母的怀抱,这是就路还家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回到我们本有的家乡,本有的家乡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地风光,所以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无非也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一切庄严。不是心外之事,西方极乐世界就在真性里面。要有这个信自,信自就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虽然现在不能现量亲证,但是在理上我们必须要:我现前的自性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寿,我的清净的心展开就是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

信自和信他是一对范畴。信他就是信阿弥陀佛。要信解阿弥陀佛往昔无量劫以前曾经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大愿的义理非常深广,是面对九法界众生来发的。其中,四十八大愿有三条往生的愿,这里特别提出十八愿。他方世界如果有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发出至诚心、至信心、至乐心去念这句名号,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有这个大愿的保证,所以一切众生临命终时以至诚心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能蒙弥陀愿力垂慈接引的。由于弥陀愿力的保证,是万修万人去的。

对这一点千万不可怀疑。所以要破除怀疑的心,就要信解阿弥陀佛的大慈悲的愿,要从这个立场来建立信心,而不要总是谈自己的功夫。所以千万不可怀疑自己业障重就往生不了,这个怀疑就是一切重罪的根本。有这个疑心,就自己耽误自己。这个怀疑就构成了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渠道的一个绝缘导体,感应不上了。感应不上,就不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不能往生净土,那就是随你的业力牵引。那我们今生靠自己修的善恶业,恶业多,善业少啊,所以三恶道就是我们的归宿。那这样的祸害,可不是一个小祸害了。

进一步要开导他不要怕死。一般众生都是贪生怕死的,死亡临近的每时每刻都怕得要死,恐惧。这时候要建立净土的信心,这信心、愿力里面就包含着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在旷大劫以来,我们观照生命的流转现象,这一期得人身,感召的世界是一个秽土: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减劫的时代,一切都充满着痛苦——火宅,牢狱。那现在我生命即将临终的那一刻,是要离开这一个苦难的娑婆世界,由于我念佛,能够知道阿弥陀佛接引我到极乐世界的那个无尽庄严的净土去。

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很称心如意的事情,是长久以来所盼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牢狱里面的囚犯,他要获得自由,如果说释放的时间到了,他一定很高兴,出牢狱过自由的生活。如果说让你出牢狱,你还舍不得:“哦,我不出去。”给你自由,“我怕自由,我在牢狱里面活得很好,我已经习惯了牢狱的生活。”在牢狱里面,你上个厕所,小便,都有人监督。监督惯了,他也都很自在,发现没有人监督,小便都小便不出来。那这就叫异化,“我还是要人监督为好”。

所以对于死亡要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里面包含着感恩的心:离开这个苦难的世间到一个快乐的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恩赐啊。这是大火聚,那是清凉池啊!这种生命的转换,从一个苦难的人法界转到一个极为庄严的佛法界,我们占了多大的便宜,还能去怕死吗?怕死,你还是想留在这个世间受苦受难。

所以,千万不可以怕死。不是由于你怕死,你就能不死的。就上战场打仗都有一个规律,越怕死,越会死;越不怕死,还越能生存下来。所以日本武士道就训练不怕死,每一次把生命做赌注,做好死的准备,往往他就能存在下来。一个净业行人有没有信愿,其中有一个条件勘验,如果你还怕死,说明信愿是有问题的。具足信愿的人对死亡来的时候——感恩心、欢喜心,是这个心态。

怕死,也不得不死,怕死的心也就障碍了往生,往生就无分了。为什么呢?怕死的心,说明你没有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没有。没有这个愿,就跟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愿就对不上,就感应不上,就相违悖。一相违悖,阿弥陀佛虽然是大慈悲,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如母忆子”,但是你不愿去,“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这个儿子就要逃逝,就要违悖这个母亲的忆念——母亲在忆他,他不忆母亲。这个不依佛的教诲——这教诲就是让他恳切求往生——的众生,也无可奈何,感应不上。

佛不度无缘之人。信愿念佛为有缘,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摄受、注照这个念佛行人,这就有缘。如果你不念佛,就没有缘。没有缘,虽然佛光还在那里,但你跟这个佛光、愿力感应不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消业的故事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

没有文化的人,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

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

艰难的回归路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这个经...

厌离娑婆有两个方法

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

奶奶走了,家人念佛助她往生

奶奶走了,在这世间走完了她八十六年的人生旅程。 四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逆境也能种福田,看你怎么善用其心

我们只要能够善用其心,都是我们修福德的机会。第一个...

威望与卑贱的因果

你在一个大众团体当中,有没有威信,有没有威望,你的...

修慈悲观对治瞋恨心

如来颜容,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

失眠怎么办

问: 失眠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对于睡眠不好,心病还...

【佛教词典】六无为

【六无为】 这是唯识宗对无为法的分类。无为法,指非无...

【佛教词典】波吒罗

(地名)国名。天竺十六大国之一。【又】(植物)又曰...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

学佛后如何发家致富和避免损财

有些人通过杀生、欺诈等途径得到钱财,这些钱财在获得...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

念佛的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来自《...

宏海法师:正法学堂答疑

(问题一)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念佛是念...

人生的意义何在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

天宁维那十六岁,功夫相应付饭债

清朝末年,江苏常州天宁寺有位冶开老和尚童真出家。这...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郃阳人,从小即跟兄长读...

布施

一个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

为何现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

【推荐】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必有容,德乃大, 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涵容一切,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