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大安法师  2022/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慧远大师《三报论》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的格局,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它是很难了解的一个事情。你只要看《无量寿经》下半卷五恶、五痛、五烧的这个情况,释迦牟尼佛把我们三界众生尤其是阎浮提众生,这种造恶以及他的果报以及他的因缘的错综复杂的格局,那真的是展示得非常全面,但是我们不一定把握得很准。

但透过那些去读一读才知道,我们凡夫的心是充满着机诈的,充满着深刻的毒的。所以他表现的形态、他的虚伪、他的狡诈、他的复杂、他的轻重,在果上就太复杂了。这些唯有五眼圆明的佛眼曲尽人情,关照过去、现在无量劫以来的这种善善恶恶的情形,才能够现量地把它说出来。

所以这个因果的情况,确实是一个深邃的学问,这个学问都不是我们在语言文句、概念当中去建构一个所谓的体系的。众生种种性、种种业、种种报,真是无量无边,只有无尽的智慧才能了解。所以慧远大师他自己都说“请试论之”。

首先一个人行善还是作恶,他这种行为生起来也不是偶然的,他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他是受他的观念的影响——知见、念头。所以这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如一个人遭受了巨大的恶果的时候,真的这个远因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不是一天就能够冻成一个很大的坚冰的。所以其由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渐进的过程,他或者是一生、两生、百生、千生,乃至动经无量劫以前的一个远因,所逐步、逐步、逐步酿成的一个东西。

今生你碰到一个大的冤家对头,也许多少年来就是你一个最亲密的丈夫,或者你最宠爱的儿子,是怨和亲里面的那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大的怨气往往是最亲爱的那个地方发起来的,所以佛教为什么讲冤亲平等啊!那这个行为的因,就好像它开始是一个涓涓的细流,你不在意,但是涓涓细流汇集成一个滔天的瀑布、滔天的大江,你是挡不住的。但是它来自涓涓的细流呀,所以这就是“渐之以及”,到了它的终极的时候,果报就自然地现前了。

果报自然现前这里就有“九品之论”,这九品指什么?我看有的翻译白话文,他就把九品认为是“九品往生”的九品,还有些写论文也是这么写的。但是“九品往生”这是畺良耶舍尊者翻译的,慧远大师做这个论文的时候,《观无量寿经》还没有翻译出来呢,怎么会有九品的概念呢?所以跟“九品往生”没有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是选官制度,它有个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九品: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贩夫走卒,这种社会福报的差异用九品来概述。就是他前生或者多少生的善善恶恶的因果,导致了他今生的贫富贵贱的差异。本人是这样理解“九品之论”,权且这么理解,大家可以讨论。

那凡是在这种现世的福报范围当中,贫富贵贱、社会地位的高低是由于过去的因导致的,不是现在的因导致的现在的果报,所以它不是现报的范围。是不是啊?现报就是今生的善恶行为导致今生的果报。今生比如投生到个富人家,你一投生就是享福的;你一投生到边远地区、山区里面贫贱之家,你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你一辈子就很潦倒的。那为什么一下子到富贵的贵族家,一下到贫贱的家?

这里面是由你的因果决定的,不是偶然的。不是像那个范缜写《神灭论》,觉得这个因果是偶然的,就好像树上的花一飘,风一吹。他跟当时的齐竟陵王——齐武帝的儿子在辩论的时候,他觉得:“我们有什么因果呀?风吹的花,吹到那个地毯上、华丽的屋子里面,就好像殿下你的命运;那么风吹的花落在厕所里面,就好像我的命比较低贱。”他认为这是偶然的,但是三世因果告诉我们:你在社会贫贱的地位,它不是偶然的,不是现报的范围,它是我们以前的微细的因在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中,自然产生的一个果报。这就是讲“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是这么一个理解。

《三报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

邪淫念头的报应

对于邪淫的意乐,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

佛陀因为这样的善因,而感得健康无病的果报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正值秋天,...

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

问: 在家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请师父详...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大安法师:生命就在呼吸间

一个修行人的出离心和对世间的贪恋心,两者是此长彼消...

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

问: 经里佛说善根福德因缘,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有师...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

五逆十恶能往生,是否就可以杀盗淫妄

问: 信得及五逆十恶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烟、戒酒...

【佛教词典】大梅

(人名)马祖大寂禅师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初参大寂...

【佛教词典】戒腊

又作戒[艹/(月*曷)]、法[艹/(月*曷)]、法腊、夏[艹/(月...

忏云法师《修药师法门的感应》

我在建筑大殿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他对我说,叫我采用...

【推荐】今生没有往生,下辈子就更难往生了

智者大师,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门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

业障可畏,地狱非虚

佛经里说:罪苦众生,往往生在边地下贱之所,不得见佛...

发心的意义与类别

发心,又作初发意。、新发意、新发心、初心、发意。发...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①,哀告现前大众,及当...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

修止观是对治你的习气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图欲望,正如一...

罗刹女的故事

佛陀时代中的罗刹女,专门喜欢吃人家的小孩,一群失去...

有障碍才能考验道心和信心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时,坐了三年的监狱,在监狱里每天受...

冒失的檀腻觭

从前有个人,名叫檀腻觭。家境清寒,经常食不果腹,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