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大安法师  2022/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号的,一定是精进办道的,一定是如救头燃的,一定是带着欢喜心去念佛的。先要把这个意思说出来,然后才谈乃至十念。确实众生的业力不同,他生存压力很大,工作很忙,或者是修其他的法门,兼修净土,这些——乃至十念。

而且这个十念不仅仅是谈临终十念了,就是平时你具足信愿称名,也含平时。慈云遵式尊者就以这个为依据,创立了一个“十念法门”,为很忙的人提供的。你每天早上晨朝起来,向西合掌,尽一口气念佛,念十口气,就满足这个条件,满足十念。

这个十念不是说具体的一个数字。昙鸾大师对这个有一个解释,就是业事成办,这十念就表明你往生的净业成就,办成了,不必拘泥于到底是几念,只要你念佛的念头相续,不系缘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了。但一般的人总是很执著,他执著到底要几念才能往生,那昙鸾大师只有幽默一下,你到底要几念、几声才能往生,这不可能口头宣说,也不能写在笔头上,我们还是要在密室里面去说。实际上就是已经说清楚了,业事成办。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尽形寿地去念,乃至一天三万、五万、十万?前面讲“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它法而自然地就要落实在你的多念佛号上,这是第一。第二就是我们这一句佛号千念,万念,亿念,无非是把这一念——念佛的念,念熟,纯熟。投生是无明的一念,我们的解脱也是念佛成就的纯熟的一念,这一念纯熟了,临命终时自然感得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自然就能见到西方三圣现前的情况。

这里还要注意,这“乃至十念”不仅仅就是指恶人往生。有人就望文生义,说这个“乃至十念”就是指《观经》的下品下生,于是就容易把十八愿理解为针对恶人的。实际上,这里又没有谈这个问题,这都是有点望文生义。

阿弥陀佛是针对十方众生的,这里有恶众生,也有善众生。所以我们理解的就包括那些很有修行的人,比如在宗门教下,他修他的法门,但兼修净土,具足每天十念,也属于这一愿所摄。

所以这个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就是针对恶人的。那针对恶人,他就容易说净土法门是恶人正机,我们是要考量的,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我们中国的祖师常常说净土法门是正接上上根机人,旁接、兼接引中下根机的人,还是以上根机人作为正接的对象。为什么?你能对净土法门这个大不可思议的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的法门产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是什么根机呀?这没有相当的善根和智慧,怎么可能会具备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啊?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那有的人一听乃至十念就能往生,他一听就“哦,我已经往生了”,他就承担他已经往生了,他不知道这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你内心真的相信了吗?我们与生俱来的贪瞋痴慢疑,怀疑是根本烦恼之一。这净土法门,祖师常常说是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相信、很难理解的一个法门,你怎么一听,你就说你相信了?“我已经往生了,我不需要去念佛了。”这都有自欺欺人的风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问: 比如我现在还很年轻,身体又好,生活事业都好,我...

一边念佛一边追剧,这样是没用的

念佛就要时时刻刻心中要有佛,用这个声音先摄住我们的...

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

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感应道交

问: 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第十八愿 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

黄泉路上无老少,年轻不急求解脱吗

问: 学佛的终极大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作为一名...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

业障很重,但不妨碍往生

比如你的命运要生绝症,生命要终结,那你忽然在这个时...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

四十八大愿——(第25愿)菩萨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我...

这六个符号,承载了一切诸佛的功德

佛号虽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却不肯念,不仅是今生有罪...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达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

【佛教词典】成就

(术语)二十四不相应之一。又,诸经之证信序,或分五...

【佛教词典】果满

果上的功德圆满。心地观经说:因圆果满成正觉。...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稍得清幽处。头头总自然。 一间茅草屋。半亩藕花田。 ...

【推荐】何妨大肚包容

镇江定慧寺的弥勒殿有这样一副对联:眼前都是有缘人,...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

怎样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印光大师:安胎保胎的禁忌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 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

阿底峡尊者的临别教言

朋友们! ◎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师的。所以,...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

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时...

不信净土的人有这四种特点

那怎么样才能信净土法门呢?前面的偈颂谈到多生多劫以...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

坑蒙拐骗是自掘坟墓

本来朋友之间有规劝共财之义,朋友是由家庭中转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