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大安法师  2022/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什么叫“小心”呢?小乘的发心。“观三界如牢狱”,声闻道的这些行人,也有相当的出离三界,解脱的渴望,他用他的智慧能够清醒地知道三界——这个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牢狱。牢狱就是我们受业力的制控,烦恼的系缚,不得自由,被种种痛苦所逼迫,不能主宰,所以就像牢狱。一般讲这个三界是大牢狱,我们的五蕴的色身是小牢狱。

《法华经》讲火宅喻,也是谈三界是大火宅,我们的色身是小火宅,要出离。所以他就清醒地知道三界如牢狱,在这个三界的牢狱当中,众苦逼迫。生死轮回如冤家,冤家就是一碰面就分外眼红了,就是这种冤家对头的相互地逼恼,就是一个大的痛苦。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生死轮回,生生死死、世世轮回就像自己的冤家,不愿再见面了,不愿再轮回了,一定要了脱了。

所以声闻道的这些行人,他生死心切,厌离生死的心也很恳切,但是他发的心不大,只是求自己赶紧从火宅里面出来,没有发度众生的心。也就是说,他是乘着“鹿车”——很小的车出来的,不想度人,所以这些人就发不起菩提心,发不起菩提心他就是最多证到阿罗汉果。所以《法华经》为什么一定要殷勤赞叹大乘法的胜妙功德,以及佛的相好庄严、十力、四种无畏,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那这些佛果的功德,阿罗汉是不知、不见、不闻,是由于他没有发菩提心。

就像《华严经》最后一品,在《入法界品》,最先是释迦牟尼佛入一种三昧——师子频申三昧,显现如来的神通、光明、庄严等等无限胜妙的境界,那这些与会的菩萨都能够见闻到。但与会的这些阿罗汉,声闻,像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叶,不见不闻,这就由于他因地当中没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没有修到见佛的神通境界的善根。

《维摩诘经》也谈到,当维摩诘大士显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的时候,这些声闻人一看都有点闻所未闻,惊心动魄,他才知道菩萨具有这样胜妙的功德。所以最后就要引导他们回小乘心向大乘心。如果你只是求自己得度,求自己得度就是证到人我空,断见思惑,他就取证偏真涅槃。那取证偏真涅槃,在大乘佛法来看都是非常深的陷阱,就是他永远发起不了菩提心,就等于他永远不能成就佛果了,这就叫“焦芽败种”。

所以法华会上,摩诃迦叶都在反省:他说我多少年来也跟这些菩萨在同一个法会上,听讲的同一样法,但总以为我已经证到阿罗汉果了,已经到家了,年纪也大了,对这种发菩萨心、庄严净土、饶益众生一概都没有兴趣,显得非常的疲倦。但殊不知他就是住在声闻道。

忽然在法华会上,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的种子,一切众生是可以成佛的,最先佛就为舍利弗授记成佛,与会的所有的阿罗汉最终都授记成佛,所以他才知道了这个胜妙希有的大乘佛法,得未曾有。所以如果还是停留在只度自己、不管众生的层面,这个心就发得小。他就是定性声闻,永远不能成菩萨,永远不能成就佛果。

摩诃迦叶当时反思:甚至都不如地狱的众生,地狱的众生都无量劫以来曾经发过菩提心,从地狱里面出来他还继续可以发菩提心成佛,而我等声闻却是永远发起不了这个心,就永远不能成佛。所以大乘经典讲,宁可下地狱,也不能发定性声闻的心。发定性声闻心,取证无为涅槃,他就安立在那里。这就叫高原陆地生不起莲华,污泥浊水反而能生莲华。在众生的烦恼当中反而能生起求佛菩提的这种心。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这个心发小的情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永信法师:不怕少林寺成网上寺庙

永信法师,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

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

发心的人是上等命,随缘的人是中等命

发心是人的信心、决心;随缘就是可有可无,可以做可以...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

不动周遍同,就是不动道场,在一个菩提树下或者在道场...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

度众生现出家相最好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

佛像如何开光才灵

你要礼佛前,一定先要发愿。第一个愿发菩提心,要成佛...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人疑念佛恐成魔,魔佛相争不较多

有人质疑,念阿弥陀佛名号恐怕会著魔。对于这个问题,...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大安法师对初学佛居士的问答开示

问: 我们是刚学佛的居士,今天来是请法师指点迷津。...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佛教词典】慧经

(1548~1618)明代曹洞宗僧。抚州崇仁(江西崇仁)人...

【佛教词典】迦叶传衣弥勒

(传说)迦叶自释迦如来受袈裟,于鸡足山入定,以传之...

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

「粪扫衣」与「祖师衣」的释义

【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呢拼凑...

念佛人同时获得这三大利益

信愿念佛,一则可消灭过去造的罪业,二可息除眼前的烦...

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项美德

富兰克林,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之一。年轻时他...

蝇头蜗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两皆亏负

【原文】 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证,...

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

从前有一个人,在某天夜晚对他的儿子说:明天一早,你...

信自己与不执着

信心 信能渡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慧到彼...

不饮酒戒

酒会乱性,使人失去理智,不得清醒糊里糊涂,一旦酒精...

佛陀开示不能吃肉的原因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为什么学大乘菩萨道的人不吃...

「三德六味」具体是指哪些

来寺院参加过过堂的居士都知道,寺院中早、中用斋前都...

念佛摄心法从钝功夫做起

摄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标很好,你看一个演...

控制愤怒情绪的策略

大多数愤怒管理计划都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