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大安法师  2023/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

这个重重结示,就是在经文当中,这是第三次讲“成就如是功德庄严”。那么强调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是让我们深信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依报庄严,这个依报庄严包括前面讲的从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四土的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因中所发的四十八大愿,皆导师,导师就指阿弥陀佛,愿就是四十八大愿,行就是发愿之后,由愿导行的六度万行之所成就的。这是他的因地。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起行,在果上他就成佛了,就得一切种智了。那么种智所现,就是四十八大愿的圆满成就,就令这位法藏菩萨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阿弥陀佛。佛就具有一切种智,这三种智慧,声闻的一切智,佛的一切种智。那么,由一切种智所显现出来的庄严。这是从阿弥陀佛那边去说。同时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四土的庄严,也是我们这些净业行人,净业所感。净业所感就是,什么叫我们的净业?就是深信切愿持名为能感。为能感呢,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的庄严就是所感。能感和所感的感应互动,就能够令我们往生净土。那么净土,四土也是我们往生者唯识所变现出来的相分庄严,作为我们往生者的受用的境界,所以这是从佛的这边说。

我们常常有一个讨论,今天也有一位比丘师父在这讨论,说:“有的人说西方极乐世界,你是十八愿往生的就是报土,其他的往生的就是化土。”那么这种说法,一定要站在从哪个方面去说。在阿弥陀佛的那边说,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实报庄严土,它是平等的,它是清净的。但是站在众生这边说,他往生之后,也是由他唯识所变的相分庄严,由于他断惑的程度不一样,善根福德不一样,四土就依往生者所变现的相分庄严来分的。所以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在佛那里,娑婆世界都是常寂光土,那众生这一面,由于他的业惑还没有断,所以他唯识所变的有不同。所以虽然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所唯识所现的凡圣同居净土。

那么这样阿弥陀佛的心和我们众生的心他是相渗互即的。在法相宗里面讲本质境和影象境的关系。这个本质境和影像境的关系是怎么去理解?我们说本质境就好像这块石头的印子,把它有印泥印下去,就有一个东西出来,有一个它的印章出来。那么这个章子就是它的本质境,按下去的那个印子就是影像境。就是印的模和所印的那个印,影印,是这样的关系。那这样的关系是众生和佛是互相可以做本质境和影像境的。

当以阿弥陀佛作本质境的时候,我们凡夫众生的影像境就印在了阿弥陀佛的内心,所以我们众生就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所以他一定要救度我们,自性众生誓愿度嘛。当以我们凡夫作本质境的时候,阿弥陀佛作影像境印在了我们众生这里边,所以阿弥陀佛也是我们自性的佛嘛,自性佛道誓愿成。所以这就常常《华严》会谈因陀罗网的珠子,阿弥陀佛的心是一个珠子,我们众生的心也是一个珠子,我们众生的心印到了那个珠子里面,那个珠子的信息也印到我们这里,可以互相辉映的。

所以这里就讲阿弥陀佛的心和我们众生的心是互相可以作本质境和影像境的,不仅仅只是阿弥陀佛作本质境,我们作影像境,可以互相作。那进一步用这个佛心和众生心来比喻,就像屋子里面有很多的灯,它有灯管,一定能放出光明,光有它的弥散性,一盏灯的光能够遍满整个屋子里面,十盏灯的光也是遍满在一个屋子里面。每盏光都遍,就好像是一个整体。光和光,它一定在这光里面你很难辨别,这是左边的灯光还是右边的灯光,它融在一起。那为什么这是一,为什么叫似一呢?虽然它融在了一个屋子里面,但是它里面又有它的不同。它不同是什么?你熄一盏灯,就暗一点,再熄一盏灯,再暗一点,他也有他的差别性。每一盏灯光在那里融成一个整体,但是这个整体里面的光,也是各有各的光。就是各遍似一。

好,我们从这个佛心和众生心各遍,相互遍过去,那就阿弥陀佛的心光可以遍到我们这里,我们众生的心光也能遍到阿弥陀佛那边去,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深信切愿持名,西方净土就有一朵莲花出来?这就是我们在娑婆秽土这个心也遍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在我们此土念佛,得念佛三昧,或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其前,那就是阿弥陀佛的心光也遍到了我们这里。

所以从这个一定要理解,这个佛心和我们众生的心都是一个心体,他具有不可思议的交渗互即的功能。那么这样从佛的那边说,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庄严都是阿弥陀佛的心,那么从我们这些凡夫众生的这一面来说,那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也是我们的心。那么我们的全体的心性,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妙境,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妙境,就是我们介尔一念的心性。那么这个如众灯明,各遍似一,也就是比喻佛心所现的庄严和我们一切众生所遍的庄严,它就像很多盏灯,灯光遍在一起一样的。虽然是像一个整体,似一,不能分别,但同时又各束光,各种不同的光,他又各个遍满。这里面又不会参杂,不会坏失,又互不妨碍,互不妨碍又各有他的个性。这就表明阿弥陀佛的心所变现的四土庄严和凡夫众生变现的四土庄严,它似一不分,就像这个灯光一样。这些道理都是比较深喽。那么似一不分,又各个庄严,无坏无杂,互不相碍,这就是唯心净土的庄严,事事无碍的境界,就在这里展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清净本然的本体,怎么会有染净因果呢

先看第一科,约着迷真。众生因为迷失了清净的本性而生...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你看《金刚经》是怎么展开...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

前六识的明了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念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么

问: 阿弥陀佛!请问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

为何汉传佛教对观世音的崇拜远胜于大势至菩萨

问: 大势至与观世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共称西方...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何可怕死

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

【佛教词典】那伽方

即指西方。又作嚩噜拏(梵 Varuna,意译水天)方、龙方...

【佛教词典】觉者

觉悟的人的意思,梵语叫做佛陀。被称为觉者的人,必须...

【推荐】每天醒后用十一问来反省自己

如果在黎明,早上你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种夜气清...

圣严法师:日新又新

曾有人问我说:「习禅已经十多年,总觉得没有什么进步...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

人为什么会到妈妈肚子里呢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

素食也是修心

素食不就是讲饮食的问题吧?还有什么其他的?当然不止...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问: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 感应道交是净...

账灾济恤救了好多人,能抵罪过吗

大家看过《影尘回忆录》就知道,有位朱子桥老将军,他...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向地藏菩萨学习些什么

首先地藏菩萨说不可做的事,我们坚决不做。菩萨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