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大安法师  2023/06/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尽,决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这篇文稿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是谈通途与念佛法门的异同,第二是举往生的事例来引《大集经》六处的验证——人死有六验,第三是念佛决定往生的依据,第四是临终助念的重要性。

先看通途佛法与念佛法门的异同。首先,先看通途佛法的表述。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五时说法,三百余会,所说的一切法门,一切法门就包括藏通别圆这些四教法门,这些通途的佛法都是要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这叫断惑证真。需要以般若智慧了知我们在这生死轮回也是如幻的,建立在我们妄念的前提之下的,生死是不真实的。

要透过虚幻的生死,契入到真常的心性。我们的如来藏性,叫妙真如性,是离生死、圣凡、是非的,清净无染污的,这叫真常的佛性。一代时教来宣说这个真相,我们现象界这一期的业报身是虚幻的,当下有大涅槃的生命的真相,要众生就路还家,回归自性。

但是,众生的根机有利根,有钝根;来到这个世间无明、烦恼的程度不同,有厚一点,有薄一点。根机利的、烦恼薄的,依照通途佛法修戒定慧,勇猛精进,或者可以了生死。了生死是什么情况?一定要断见思惑。断见惑是初果的圣人,还要七次往返天上人间;二果,还得一来——再来一次;三果,生到五不还天;四果阿罗汉,才能够长揖三界,不受后有。断见思惑,谈何容易!或者即生就了生死——即生就了生脱死,或者二三四五生了生脱死,这是指根机利的。

根机钝的、烦恼重的,或者十生百生千万生,或十劫百劫千万劫还不能了生死,就是见思惑很难断。这是依通途佛法教理修持而论,乃是靠自力——自己修戒定慧的力量断尽贪瞋痴的烦恼,这就是谈竖出三界。这条路子之难,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纵然根机利,见地高,一闻千悟,禅定功夫深,修得定慧功德大,智慧辩才,般若氛围深厚,甚至可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是如果三界内的见思惑未能断尽,是绝对不能出三界,了生脱死的。

自古以来这些根机利的人,或者在宗门教下都有很高的造诣的人,那很多了。比如《高僧传》讲的圆泽法师,他能够知道下一辈子投生的地方,那禅定功夫很深了,这就是“三生石”的故事;五祖师戒禅师也是明心见性的,但是由于见思惑没有断,转世成为苏东坡;海印信禅师转世成为朱防御(一个军官)的女儿;真如喆禅师活了九十五岁,夜不倒单,修行一辈子——修行七十年,他火化的时候,身上穿的纸袄都能烧出舍利子,这么大的功德,他一转世,投到大富贵处,做什么呢?就是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这些都是修行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的人,他没有了生死。可见,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面对生死,舍身就能欢喜解脱吗

最近,一段关于安乐死的家庭录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没...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截断世人生死路,别开化外一乾坤

下面我们讲讲清朝彭二林居士《重订西方公据》后面,收...

一念贪欲成猪身,一念瞋心变赤蛇

姑苏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阴隶,每数日,辄往值班。邻有...

佛以譬喻示比丘

有一天,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譬如有...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

「中阴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佛经里面常常讲中阴身,这是表达什么意思?中阴身是表...

【推荐】第三世怨的结果

净土宗祖师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修行人没有对净土法门产...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千念万念成就临终纯净的一念

忆佛、念佛是我们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我们要净念...

阿弥陀佛的慈爱超过世间父母

我们都要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心,弥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那菩提心怎么发得出来呢?不是凭空就能发出来的。菩提...

怎样建立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怎么样建立信心?一般来说,从信心建立来看有两种类型...

【佛教词典】弥勒下生经

(经名)说弥勒自兜率天下生阎浮成佛之事。后秦鸠摩罗...

【佛教词典】坐具

梵语 nisīdana 或 nisadana。比丘六物之一。音译尼师...

玄奘法师传

第一卷 玄奘法师,俗姓陈,单名一个袆字,生于隋仁寿二...

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

10个生存之道

1、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

扫除尘垢得解脱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槃特尊者告...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

用你的观想力来供养

供养佛的时候,那是法供养最。香花灯涂果啊,茶食宝珠...

守财奴的感悟

有一个守财奴,非常吝啬,从不曾布施过一毛钱。他对自...

调马喻

从前,有一位长者畜养了一匹良马。起初,这匹马性情粗...

被心中的锁锁住了

中国古语说:苍蝇不钉没有缝的蛋。也就是说,蛋是自己...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

一与二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