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大安法师  2023/08/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中,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一门最为方便,素称方便中第一方便,又云殊胜方便、特异方便。其胜异方便之内涵甚多且广,于兹概略指陈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第一,不值佛世,得常见佛方便。意谓我等净业行人,生逢浊世末法时期,释尊早已灭度,当来下生弥勒佛还未示现作佛。值此无佛之世,一切众生如失乳孤儿,无恃无怙,长夜冥游,颠连困苦,险象环生。然释迦弥陀两土世尊,哀悯系念我等罪苦众生,于净土一法,慈悲施设信愿持名,常得或现前或当来见佛之胜异方便。

此得常见佛有三重法义:一者,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此乃阿弥陀佛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之兑现。

二者,或有障重行人,于临终之际,不得见佛,或见莲华,或见光明,要待往生净土之后,于宝池莲华中,迟留或半劫、六劫,乃至十二大劫等,方可化生出来,得见阿弥陀佛,这是往生后常见阿弥陀佛的情形。

三者,此土上根利智行人,现生勇猛精进,得念佛三昧,定中得见阿弥陀佛。如贤护长者行般舟三昧,见阿弥陀佛。慧远大师禅观念佛,三次定中得睹圣相。以及觉明妙行菩萨在东晋为贫子身,七日夜拌命念佛,得念佛三昧,睹见阿弥陀佛等。古往今来,此三类常得见佛的情形,不胜枚举。诚如大势至菩萨所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首楞严经》)乃真实不虚之定论。

第二,不断惑业,得出轮回方便。此乃莲宗带业往生之胜妙特质。意谓:通途佛法,出离三界轮回,必得断除见思惑,方可出离分段生死,长揖三界,不受后有。若见思惑全未伏断,或除断多分,尚留少许未断,亦不免随业受生,万劫羁锁。今此信愿念佛,仰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悠悠凡夫乃至五逆十恶之罪人,临命终时,悉皆蒙佛垂慈接引,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作阿鞞跋致菩萨,速疾成就佛果,庆快平生。

第三,不修余行,得波罗蜜方便。此乃念佛所具“一即一切”之圆顿胜妙特质。意谓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乃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亦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果觉妙德之本源,亦为阿弥陀如来愿力悲智光明威德之结晶,乃总持陀罗尼,具足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之妙用。信愿称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父财子用,生佛一体。是故,但修持名念佛一行,不必如通途佛法,具足遍修三学六度万行,便可圆得六波罗蜜,乃至无量波罗蜜之胜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不出一心,万行具足。念佛一行具一切行,净土一法摄一切法,不假方便,顿证菩提,可谓圆顿中至极圆顿。

第四,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此乃莲宗所蕴疾速成佛之胜妙特质。按通途佛法,行人从初发心到圆成佛果全过程,须经多劫熏修,由自力怯弱故,进进退退,动经无数劫修行,未能解脱分段、变易二种生死系缚。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时,考察十方世界众生自力修行成佛之难,便悲心发愿,加持十方念佛众生,信愿称名,乃至十念,令其往生极乐净土,即免三界轮转之事(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又悲心发愿,一切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悉得住大乘正定聚,直至圆证大涅槃,中间无有退转回伏之难(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愿”)。又悲心发愿,他方佛土诸菩萨众,乐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第二十二“菩萨一生补处愿”)。由阿弥陀佛此三愿之保任,能令净业行人,但称念弥陀名号,即可捷登彼岸,疾成无上正觉,何幸如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一边念佛还杀蚊子,可以往生吗

问: 一边念佛,还有杀蚊子,还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

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问: 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一般中国人都知道两句诗:日照香炉生...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白话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为了令其离开分段生死的虚假形体...

改过修行,终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时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江...

宏英居士往生纪实

无诤念佛守本分 预知往生彩蝶送 宏英居士,本名吴巧英...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信心就像如意宝稀有难得

谈这个信心的功能作用,我们也常常会引用《华严经?贤...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

泰国佛牌与古曼童是否可信

问: 请问在西安目前卖得很火的泰国佛牌,古曼童等说...

【佛教词典】趣向

【趣向】 p1326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言趣向者:谓记...

【佛教词典】四分律宗戒缘身口犯则问心

子题:小乘戒缘身口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若据二乘,...

谛闲法师法语集

在宁波天童寺讲法华经上堂法语 (师拈拄杖云。)光照东...

心灵的宁静

年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着手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问: 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净界法师答:...

修行的功德来自于「我愿意」,自然而然引发欢喜踊跃心

我们在长时间地修,无量劫来累劫地修,最容易的就是生...

菩萨有十种自在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

应不应该教育孩子向善

有位居士和我诉苦:她从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

拯饥救溺福绵长,骄横欺人遭恶报

古语云: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福祸无...

日常所有的障碍,都当做临终模拟考

我觉得,一个人到了五十五岁,你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战场...

亲人是「冤家」还是「眷属」

小的时候在老家,我们那里有个顺口溜:土地是枷锁,儿...

【佛学漫画】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

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

问: 众生不信佛法,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大放光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