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心不广大,就无法供养十方诸佛如来

大安法师  2023/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发心不广大,就无法供养十方诸佛如来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土,菩萨人天志趣不广,不能遍至十方无穷世界供养诸佛如来大众。或以己土秽浊,不敢向诣净乡;或以所居清净,鄙薄秽土。以如此等种种局分,于诸佛如来所,不能周遍供养,发起广大善根,是故愿言:我成佛时,愿我国土一切菩萨、声闻、天人大众,遍至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处所,雨天乐、天华、天衣、天香,以巧妙辩辞,供养赞叹诸佛功德。虽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何以故?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何以故?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若于佛土起优劣心,假使供养如来,非法供养也。是故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这是第三种功德成就,无余供赞德。无余,就是在十方所有世界当中,不会有遗漏。去供佛、赞佛的这种德能。偈颂就说“雨”,就是到他方世界去供佛,雨种种的天华、天乐、天衣、种种妙香等,包括幢幡、衣盖这些供养具去供养诸佛。供养的时候,当然同时要称扬赞叹诸佛的功德。那这些诸佛有的是净土的佛,有的是秽土的佛,都要平等地去供养赞叹。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生起这个庄严?是见到有的刹土菩萨、人天的发心不广大。发心不广大,就不能分身散影遍至十方无量的世界去供养诸佛如来以及与会的大众。所以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心量小,就做不了大的佛事。

还有分别心。或者是自己处在五浊恶世,秽土,就不敢到清净庄严的刹土去供佛,自惭形秽,有自卑感;或者自己住在清净的刹土,看到秽土,他瞧不上眼,鄙视。因为在净土,肯定身高很高,百福庄严。秽土,可能那个佛示现的都是黄面比丘相,身材很矮小;土地都是沙砾、坑坎,很不庄严,根本就没有黄金为地。他就会容易生起这种高下优劣的分别心,就不愿意到秽土去供佛。

就由这种种的内心的局限、分别,所以就对十方无量的诸佛如来所,不能平等周遍供养,也就发起不了广大的善根。因为真正的善根还是要三轮体空的,还是要大菩提心、大平等心里面生起来的。

所以法藏菩萨发愿:等我成佛的时候,我刹土当中的一切菩萨、声闻、天人大众……这里,这种愿力所包摄的还不只菩萨,就那些声闻,他方世界来往生的声闻,以及带业往生的天人,这些只要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他都有能力分身散影,同时态遍至十方一切诸佛大会的处所。

到那去,不能空手去,那要广修供养,这个供养具都是阿弥陀佛的恩赐。所以就是常以清旦,盛众妙华。就在清晨的时候,夜气清明,心很清净,表达恭敬,大恭敬心,就能够到他方世界去作供养。雨,就是像天空雨下了种种的音乐、种种的华、种种的衣、种种的香、种种的幡盖、宫殿,这些种种华都能够在虚空合成一个华盖,朝下对着佛来供养。同时以梵音、辩才、微妙的辞语来赞叹诸佛的功德。前面作供养,后面要赞叹。

这个赞叹都是要体现平等心,不要有分别。虽然赞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比如他方世界的净土的菩萨要过来供养释迦牟尼佛的话,那个净土的佛都会告诫这个菩萨:“你到那边去,不要看到佛的身体很卑小,生轻慢心。”这是由于释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慈愿力,以他的谦忍精神随众生的那种水平来示现。我们这个世间就是几米高,最多就是两米、三米,能示现一个一百里的身高吗?那攀不上。他也跟众生差不多,最多身高高一倍而已,所以“丈六八尺”,最多是这个身高。

就是示现像我们现在铸的阿弥陀佛,四十八米,可能我们都觉得攀不上。但他方世界的菩萨身高,或者就是三十二由旬,或者四千二百由旬,八万四千由旬,他有那么高。所以虽然你那么高,你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他有这种能力示现种种的身高,但是为了度众生故,他示现了卑下的身体。这个卑下身体,是表明佛的大慈谦忍。

然后,他所处的那个世界种种杂秽之相——荆棘、坑坎、高山峻岭、沙砾……这是众生的业感。其实在佛的自证量当中,也是七宝为地,也是无量的庄严,但佛不能够把他的那种地面庄严显现出来,还是要随顺众生的业力——佛好像也跟我们一样,处在一个杂秽的地方。

这就是《维摩诘经》里面,当佛说“心净则佛土净”的时候,舍利弗就生起一个怀疑说:佛应该是心净,心很清净,为什么你跟我们一样,也处在这么一个沙砾,不干净的地方呢?这个念头一出来,虚空的螺髻天王就告诫他:“你不要用自己的观点来看,佛自己的境界不是你看到这个境界。”当时佛为了印证这个,足指按地,当下就是七宝为地。但七宝为地显现一下,还要回到沙漠地来。

所以,这些大菩萨知道佛是示现。虽然看到是一个秽土的情形,但是本质上是没有杂秽之相;虽然赞叹净土如来无量的功德庄严,但不见佛土有清净相。就离开了这种污秽和清净的对待法,这就大平等了。何以故?为什么他能有这种平等的观照?是由于诸法的体性是实相,是平等的,于是诸佛如来所证的法身也是平等的,他所具足的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也是平等的。所以诸佛如来都称为等觉——平等觉。

如果对于去供养的佛土生起了优劣心——哪个更优一点,哪个更劣一点的心,即便用无量多的供养具供养如来,都不是法供养。法供养就是要平等心。就好像维摩诘居士拿他的珍宝,一份奉献佛,一份奉献这个城里最下的一个乞丐。当这个心出来供养的时候,当下这种财供养就是法供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财神之王药师佛

一、前言 一般介绍药师法门时,或多或少都会提到修持药...

发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

宽运法师:布施的方法

如何布施 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

「嗡啊吽」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

嗡啊吽这三个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总说,可以代表诸佛...

为什么只靠佛号,就能把弥陀功德转到我的功德

此则与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

地藏菩萨悲愿特重,功德不可思议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布施的原则和功德

《毗耶娑经》特别提出讨论了布施的原则和功德,也就是...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五逆十恶也能感应道交

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

如何对治净业修习中的进进退退

问: 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

四十八大愿——(第15愿)寿命修短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

【佛教词典】劫比罗

【劫比罗】 p0705   唯识述记四卷十九页云:谓有外道...

【佛教词典】轮王出家处

【轮王出家处】 p1341 西域记七卷十五页云:吠舍厘城西...

人生世间纵获高寿,亦瞬息即过

【原文】 人生世间,纵获高寿,亦瞬息即过。倘不自勉力...

业障是怎么来的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

证严法师: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

非语言文字所能道断

春秋时代,有一次,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他大声地读书...

菩萨的十重戒

菩萨十重戒,泛指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这是从东晋时代,有一位叫道安...

在这个五浊恶世,唯有念佛才能解脱

宗门教下,纯靠自力来解决生死问题。如果说在晋唐之际...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净界法师:如何为往生做准备

首先,学人欢迎大家来到佛学院参访。我们早上参加海公...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

如何开发智慧增强记忆力

怎么开发智慧呢?钝根、无读诵性的人,闻地藏菩萨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