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2014/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好东西总愿意家人共享。

昨天和静祯师兄聊到这个问题。我现在家里人都皈依了,精进各有不同,有的只是挂个名,我母亲是第一精进的,其次是我爱人。比起刚学佛时就我一个人信,有所变化。

静师兄要我随便谈谈。后学回想起来有如下的经验教训,供师兄们参考。

首先,要搞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关系融洽。

你想想,一个家庭成员,要是看见你就生气,还谈什么听你说佛法。要想关系融洽,首先得喜欢他们,要是老看见家里人的这错误、那毛病,心里就不容易产生欢喜。所以不在于能不能为他们办什么事,能给他们多少钱、多少东西(当然这个也很必要),如果你一看见他或她,就自然流露出亲切的微笑,她或他自然把你引为知己。凡人都是爱屋及乌的,如果他(她)喜欢你,那他(她)就自然对你信仰的佛法感兴趣,至少不反感。这就有了前提了。

其次呢,观念要端正,不能说我要度家里人,但可以说我愿度家里人。

一字之差,意思不同。家里人能学佛,自然有他们自己的善根,我们顶多起个助缘的作用。我们能也只能随他们的善根,做些增上的工作。他们能信,那是佛菩萨加持、自己本身善根发现、最后才是我们的助缘。居功和沾沾自喜,都是不达缘起,早晚还会因此再起烦恼。

再次呢,是注意要求不能过分。

一个众生,可能处在下述四个阶段之一:未种善根,已种善根,善根增长,善根成熟。佛出世也只能令未种者种,已种者增长,已增长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何况我等凡夫。对家里人不能一概都要其发一生解脱或成佛的愿,尽管这个愿是很好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超越阶段的要求,会造成反面效果。能领到哪一步,就领到哪一步,能领到西方净土一生成佛是最好的,实在跟不上,能帮他们不失人身得生天道很不错。《地藏经》中佛菩萨对有些众生的希望也就是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当然,这并不是说对自己的要求应放低,我想师兄们一般不会误解的。

第四是要能容过。

这点我做得不好,愿意做个反面教材。容过首要一条是别急着纠正人。也许她或他说错了,关于佛法方面说得不如法,甚至有毁谤佛或法的。这个时候,别急着否定他(她)打击他(她),说得实在不象话,沉默就是了。小小不对,笑笑就是了。如果他(她)伤害你的宗教感情,他(她)自己会内疚的。你越包容,他(她)越感愧,甚至会演成入道因缘。

有一种情形是怕他(她)遭恶报下地狱,赶紧声色俱厉地批评和制止。这种做法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会更加激烈地造口业,有的是无声地反抗,有的是受到压抑,总之都会让他们离开佛法更远。佛法能否兴旺,端的在我们做得如何,而不是说得如何。我见到过有些关于新时代如何弘扬佛法的讨论,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最好的弘扬就是以身作则,然后再辅之以言教以及一些方式。

第五要尽自己的能力帮人。

他(她)有难处,你视而不见;等到教化的冲动起来了,又找他(她)说法去了。效果会好吗?最好的说法时机是他(她)有了烦恼来找你,最好的说法形式是切合他(她)的实际生活,最好别滔滔不绝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在他(她)不需要佛法的时候,能忍住闭嘴不谈也是本事。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自觉和自律。

我们要发帮一切众生觉悟的愿,但我们只能从自觉做起。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念如何生、住、异、灭,我们又如何能引导别人?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如实觉悟自己的心并以先觉觉后觉,并不是离我们多么遥远和玄妙的东西。一切经书都是自心的注释,是明心和净心的法宝,心若明了,经也一看就了。心若不明,越思越远。

念佛礼佛诵经都是重要的自觉手段,自己觉悟的程度越高,对别人的烦恼心结看得越明白,当然也就能更高效率地帮他们解决烦恼。自律就是按佛的要求,处处做得都很棒(不是指财富地位,是指为人处世),不棒也得努力让他棒。如果真的在自觉自律上日新又日新,谁不喜欢和既高明又热肠的人亲近和看齐呢?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帮家里人学佛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与喊口号的虚伪大乘以及盯着别人错误、管着别人毛病的阿修罗式“大乘”不可同日而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乌鸦和孔雀的故事

现在这个时代在佛经里边叫做末法时期,在末法时期有一...

佛教徒如何过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越学越不顺

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

不要为了吃素而与家人生烦恼

选择吃素,原因多种。有些人是为自己的健康,有些人是...

印光大师家教观之浅探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怎么叫做忍辱慈呢?护彼我故,就...

明影法师的的学修经历

我学佛20多年了,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全身...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

一位女居士写给女儿的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在如今以分...

【佛教词典】逆缘

“顺缘”之对称。又称逆增上缘。(一)指恶师恶友等遮难...

【佛教词典】法物

指佛教僧团中,为维持教理之传统而使用之财物、资财等...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

破五戒复又忏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问: 在家居士破五戒,复又忏悔,命终往生,能否超越...

肆意口业,堕畜难言

不诚实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贵,由于你不诚...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怀禅师大悟。后丁母...

念佛时打坐好吗

问: 我是初学者,请问念佛时打坐好吗? 大安法师答:...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遇到逆缘要如何应对

我们刚开始初发心学佛时信心都很大,非常精进。时间久...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在坎坷路上走,才能磨练心志

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就在这里出家,是寺里的众僧把...

不净观颂

死想第一 (人死时心脏和呼吸均告停止,其状可畏)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