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36愿)勤修必成佛道

大安法师  2024/06/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36愿)勤修必成佛道

愿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寿终之后,生生世世恒常修习离淫欲的清净梵行,直至成就佛果。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无数刹土,所见或有菩萨,虽有清净梵行,隔生即忘,难可相续;或现生得名闻利养,便生欲漏,犯不净行。是故悲心发愿,若他方世间诸修行人闻信弥陀名号,得光明愿力加持,安隐修习清净梵行,直至断惑证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愿体现了阿弥陀佛至极的慈悲,护念他方世界一切菩萨的修行。“诸菩萨众”主要是包含了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以及信位菩萨。若圆教七信位菩萨,已断见思惑,便永离不净行了。对于初发心的菩萨来说,在修道上最大的挑战,就是欲漏无明与爱欲,令诸众生长夜轮转不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要离开三界分段生死,一定要断淫欲。

然,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无明贪欲烦恼根深蒂固。淫欲坚固,称为“欲藏”,依止身心的染污。淫欲称为非梵行、污染行。“梵”是指居于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只有断了淫欲才有资格生到梵天,所以断淫欲法又被称作梵行。五通仙人虽然证到五种神通,但是由于未证得漏尽通,一旦遇到因缘使淫机发动,就会失去神通。如释尊因地作独角仙人时,遭遇淫女骑项公案即为佐证。《楞严经》中,阿难示堕摩登伽女之难,以显断欲乃是修道的根本。若不能断淫欲,纵然有多智禅定现前,悉入魔道。

淫欲的表现形态是火——生前是欲火,死后是业火。地狱境界由十种习气所构建,第一个就是淫习,所以地狱的境界常常表现为大火聚。火大是七大之一,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中,乌刍瑟摩尊者自述往昔淫欲心很重,遇到了空王如来教他神光内凝,观察四大,最后体解淫欲火的体性,性空真火,性火真空,就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得火光三昧力。由此乌刍瑟摩尊者就被称为火头,得阿罗汉果,成为护法金刚。

比丘戒重在解脱生死,生就是根本,即男女爱欲,所以,淫戒列在比丘戒之首。如佛陀教诫说:我无数方便说断欲法,断于欲想,灭欲念,除散欲热,越度爱结。我说欲如火,如把草炬,如履锋刃,如毒蛇头,如恶蝎尾,如轮转刀,如在尖标,如利戟刺,甚可秽恶,深可怖畏。常作此想,方堪道器。

受持淫戒清净殊为不易,即便没有淫欲的行为,但还有七种淫欲名戒不净。《十住毘婆沙论》云:第一,虽然断了淫欲,但是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第二,以染心闻女人的香味,同女人说笑;第三,以染心与女人相互注视;第四,虽有墙壁等种种障碍,但是以染心闻女人的音声;第五,先与女人有说有笑,后来虽然分离了,但还忆念不舍;第六,自己限定,在某段时间内断淫,然后等这段时间过去了,再去作淫欲的满足;第七,断淫欲是为了能够生到天上与天女享受欲乐,以及得到来世的富贵之乐。

因此,即便在事相上断了淫欲的行为,但只要具有这七种情形的任意一种,那都属于不清净,淫机还在发动。只有离开这七种事,才名戒清净。

因此,一定要在意念上深知淫欲的过患,深生厌离。凡夫的欲心深重,所以男女之间一定要保持距离,一定不能过多接触。按修道来说,证到大乘圆教初信位断了邪淫,小乘初果须陀洹方可断邪淫。然初果圣人,还会有正淫,需七次往返人间转生。由隔阴之迷,他仍会娶妻行淫。到了圆教五信位,相当于小乘的三果圣人,才断正淫,生到五不还天。证得阿罗汉果(圆教七信位),才断见思惑,永离淫欲,长揖三界,不受后有。

阿弥陀佛深知淫欲是修道的一个大障碍,所以就要加被他方世界菩萨众。以清净光摄照他方诸菩萨,令其常修梵行,直至成就佛道的全过程离开淫欲,心得清凉,不再去思念五欲的乐,而是以法乐为主。至诚念佛者,亦当生就能得此离欲证三昧的利益。明末龙裤国师住山念佛十三年,证念佛三昧,得皇帝供养,宫女为他洗浴,欲心不动,亦有神通,即为佐证。

我等众生投生于此五浊恶世,自己烦恼重,外面诱惑大,构成修清净梵行之巨大挑战。然吾人当生真为生死之心,视淫欲如火坑,执持六字洪名之金刚王宝剑,仰凭此愿加持之增上缘,伏断爱欲,径登西方,作莲池海会嘉宾,何幸如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居士在家闭关精进佛七简说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圣, 当竭力供养, 至诚顶礼。...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

问: 顶礼法师,也有一种说法,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

贪好女色 亡身减寿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即登进士,被选为...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西方合论》第九门的...

菩提心的意义与往生净土的关系

菩提心是善中之王,念佛的秘诀是把死字顶在头上! 近年...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为何风格迥异

问: 藏地与汉地的极乐世界画像风格迥异,这是什么原因...

可以把往生的希望寄托于临终的助念吗

问: 一些多年的念佛行人,对念佛往生依然没有信心,...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佛教词典】乞食十利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十住云,乞食十利:一、所用活...

【佛教词典】不修习

【不修习】 p0319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三页云:问:何故...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

原来是自己的窗户脏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

「痛」并不等于「苦」

一般人常把痛苦连在一起讲,分不清痛与苦的区别,多半...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启示

礼敬诸佛 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指身业礼敬。通过礼...

正法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净土宗的人,你要成就两种观照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见就是...

【推荐】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今天是我们中国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说我们即将面临一...

那就是禅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

只有精神财富才可以真正依赖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学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着要放下...

吃素如何吃到皮肤年轻细滑且营养够

作者:善心莲花 我个人的经验:我吃素,不吃蛋,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