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净界法师  2015/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今天是我们中国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说我们即将面临一个新的一年,那么学人在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新春吉祥、法喜充满。

这里我想跟大家讲几句话,我们今天一个凡夫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都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生死业力;一个就是颠倒妄想。这个是我们过去生命所留下来的两个强大的力量。当外在的业力跟内在的妄想结合的时候,在唯识学叫做业障,就是说它已经形成我们生命的障碍了,所以我们的生命不管是快乐、是痛苦,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障碍当中来过日子。当然这种障碍从正面的思考来说,它也就是我们一种归敬三宝、追求解脱的一种新的动力,所以整个佛法,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怎么去突破生命的障碍。

从一个初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今天在生命的障碍当中寻找生命的出口,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依止佛法的摄受,就是法力的摄受。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没办法单独地去面对障碍,我们没有这种力量,所以在整个初学的阶段当中,净法熏习就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必须透过佛法的熏习,来加强我们的能量,来面对生命的障碍,来化解它的障碍。

这个净法熏习,学人这个地方提出四点的建议,给大家做参考。

第一个,我们要利用六根的功能,叫做“善用六根”。在净法熏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六根当中,“眼根”跟“耳根”是最关键:用眼根去看文字的开示;用耳根去听佛法的音声。这个眼根跟耳根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样去调配呢?简单地说就是:当我们精神好时,我们应该善用眼根,因为眼根的特点,就是它速度很快,能够很快地把文字的道法,吸收到我们内心中去。但是它的缺点呢?眼根是比较耗神的,因为有时候你比较疲惫时,眼根就使不上力了。耳根的特点呢?它比较养神,就是你累了一整天,可能精神很差,但是你能够找一张椅子坐下来,闭上眼睛,打开我们的播经机,或者打开我们的光盘,听个楞严咒,听一段师父的开示,你就能够透过耳根很轻松地去接受佛法的熏习。所以在整个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要掌握一个原则:精神好时善用眼根,能够快速地吸收佛法;我们精神差时善用耳根,让我们用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吸收佛法。这就是第一个原则:善用六根。

第二个原则,就是能够用心去体会。当我们把这个法透过六根,输送到我们的内心时,我们要多一份思惟消化。透过思惟消化,我们把文字里面、音声里面的道法,转化成我们的能量,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内心,去慢慢地体会它,把那个道法消化,如理思惟。就是说,你能够把这个道理,跟我们的身心世界做一个圆满地结合,那么这个就是第二个:用心去体会。

第三个,就是你要掌握一个积少成多的原则。我们一般人不一定有大把的时间来净法熏习,你可能只有十五分钟、只有三十分钟,但是如果你能够善用这十五分钟,你可以听一部楞严咒;你可以听一段小的开示。当我们能够点点滴滴地把这种小片段的时间善加利用,一个月、一年下来就很可观了。所以师父常说:像水滴式地学习,滴水长流则能穿石。因此我们不要放过日常生活当中的这种小片段的时间,你可以善用这个片段:在精神好的时候,你可以看一段开示;在精神差的时候,可以听一段的咒语;或者是佛号,或者听一段开示。就是好好地把握你生命中小片段的时间,把它累积起来,那么它就是一种正面的能量──积少成多。

最后第四个,就是心存感恩。佛法要能够真实受用,你对法的态度很重要,要有恭敬感恩之心。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有一种“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想法。法宝的流传,由释迦牟尼佛的出世,乃至于历代祖师的弘传,玄奘大师的历尽辛苦,把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经过中国祖师的整理,然后才能够流通到末法时代的现在,它是经过很多人的心血努力所成就的。所以当我们在面对法宝的时候,要有一种如贫得宝想、如病得药想,要有一种非常珍惜感恩的心情。那么这样的法进入到我们心中,对我们会产生很大的加持力。

所以我想,我们在净法熏习、突破障碍的过程当中,师父提出四点:善用六根、用心体会、积少成多、最后心存感恩。也就是说大方向,我们生命是追求不断地突破,不断地突破过去,不断地开创未来,让我们的生命保持一种增上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一种修行的原则,只要我们生命保持进步,我们的生命就永远充满了希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

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

【推荐】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四大毒蛇

从前,有一位乐修佛道的修行人,决定独往山中用功。但...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

为何要去除骄傲我慢

问: 为什么不要骄傲我慢,我慢是很难远离的。请开示...

吃肉无异于间接杀生与慢性自杀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

佛法的真实受用

佛法是觉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内心达到宁静,祥和、智慧...

【佛教词典】妙用

(1587~1642)明末临济宗僧。浙江盐官人,俗姓郑。字...

【佛教词典】不正知

【不正知】 p0320 显扬一卷九页云:不正知者:谓于身语...

怎样为亲人修福报呢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

三年苦功抵不住亲情一句,实为可悲啊

正在机场候机室里看书时,一位白发斑斑的长者,坐到隔...

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非真

从修道的人来说,日日是好日,天天在过年,也天天不过...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

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

人生在世谁最可靠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

饱满的稻穗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

人的相貌是怎么来的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

呆若木鸡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马的说法。在《杂阿...

在家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问: 请大略地重点解说在家居士菩萨戒的精神所在。 妙...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腊月三十日到来如何抵对

古代有大德把修行功夫能不能过硬,在关键时刻能否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