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44愿)修行具足德本

大安法师  2024/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44愿)修行具足德本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他方世界无量刹土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名字已,心怀欣悦,喜形于色,应时勤修菩萨六度万行,具足一切功德之本。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从通途佛法来看,“具足德本”意指修习菩萨六度是趣向无上正等正觉的根本。然从净土法门来看,信愿称名即是生起一切功德的本元。“一法具足一切法,一法成就一切法”乃圆教理念,执持六字洪名即是具足菩萨六度万行,诚如莲池大师开示:“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蜜。推而极之,不出一心,万行具足。”(《弥陀疏钞》)

对莲池大师的这段开示,或有人以通途教理加以质疑,认为仅修念佛一行就具足六度是不可能的。这种质疑乃不了解净土法门之圆顿神妙之处。佛说净土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信然。须知,信愿称名若不具足六度万行,何以云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香光庄严呢?

可于念佛实践中勘验,当行人一心执持名号时,自然放舍身心世界,对五欲六尘,乃至一些世出世间善行悉皆捐弃。无住布施,连布施也布施掉。唐代庞蕴居士,宗门开悟后,把万贯家财装船沉入江底,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不将此财物拿去做善事。庞居士深知好事不如无事,所以连布施也布施掉,清净至极。即家庭为道场,男不娶,女不嫁,儿子耕种几亩薄田,女儿编织些竹器谋生,安贫乐道,处之泰然。临终时,悉皆自在坐脱立亡。可见真为生死、一心念佛即布施波罗蜜。

摄心念佛,不思善,不思恶,身口七支安住佛号,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得佛光明愿力加持,身心柔软,于他人的责骂侮辱宽然容忍,即为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净念相继,无杂无断,即为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制心一处,心不外缘,即为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孤明历历,念清楚、听清楚,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即为般若波罗蜜。一心念佛具足六度万行,因为能念之心性具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功德——不出一心,万行具足,真实不虚。

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字,深知万德洪名不可思议功德,心生大欢喜,得平等慧。了达称念阿弥陀一佛,即等于称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往生阿弥陀佛一净土,即等于生到十方无量净土;诸法相即,一多互容,称性缘起,妙德难思。阿弥陀佛以六字圣号,护念加持他方菩萨,不退转于无上菩提,恩德洪深。他方世界的菩萨深知这一点,乃能欢喜踊跃无间断地去受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是急切的想看到佛,这种念头非常...

【推荐】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问: 什么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

南怀瑾老师:念佛法门

现在,贡献大家念佛的法门,也就是习惯所称的净土法门...

生命的颠倒与真实

厌离娑婆的心,和欣求净土的心,可以是互动的,有时候...

你得有一分相应,才能够生到净土去

以前我们听到其他的经论教导我们:心净国土净,心净众...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脑海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应减轻往昔的业障

问: 为什么脑海里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有时候对佛也...

极乐世界离开了这三苦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

念佛人也吃肉,应如何解决

问: 请问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样吃鸡鸭鱼肉,应怎...

对众生要有仁爱慈悲之心

一个学佛行人,得要有一个助人的道德情操,在家里要孝...

【佛教词典】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对宇宙万有,立五位七十五法,以总括之。五...

【佛教词典】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p1363 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安世高大师的简介生平

安世高大师简介 安世高大师(约西元二世纪),安息国人,...

慧律法师《2004年新春专访》

世间人在过农历年的时候,都会说一些吉祥的话,比如新...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居家处世如何对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

衍慈法师:从商的智慧

你看过「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书吗?此书带给人们智慧的...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

五脏排毒的时间表

睡眠时是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时刻,人体就像一个天...

延长蔬菜保存时间的方法

先把绿叶菜表面的水滴风干掉,然后放入袋子,一定记得...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

问: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我觉得人生百味,无须...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