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大安法师  2011/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遂致发心的因缘与相状错综复杂。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曾将行人发心的相状类分为八种,即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兹具述如下。

1.发心有邪正。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即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2.发心有真伪。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巅;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3.发心有大小。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4.发心有偏圆。若于心外,见有众尘,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知晓上述八种发心之行相,自己应审度思察。邪、伪、小、偏四种发心,理应舍去;正、真、大、圆四种发心,理应择取。如是所发之心,即名真正发菩提心。

大乘菩提心不仅有内涵与相状的差异,而且发菩提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概言之,大乘行人发菩提心有随事发心与顺理发心二种:

(1)随事发心,又称行愿菩提心。烦恼无数,愿悉断之;善法无量,愿悉修之;众尘无边,愿悉度之;于此三事,决定期愿。愿断烦恼是如来断德正因;愿修善法是如来智慧正因;愿度众生是如来恩德正因。三德整合即是无上菩提心。

(2)雪顺理发心,又称胜义谛菩提心。信解诸法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依此信解发广大心,虽不见有烦恼善法,而不废弃断烦恼,修善法。是故虽愿悉断悉修,而不违于无愿三昧;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有能度所度,故能随顺于空无相。如经云: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尘得灭度者。如是发心功德无边,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例列十种因缘。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令正法得久住故。《华严经》开示菩萨发菩提心相云:“发菩提心者,所谓拔济苦恼诸众生故发大悲心,平等福佑诸众生故发大慈悲心,除灭众生诸苦蕴故发安乐心,为息众生不善心故发饶益心,救护怖畏诸众生故发哀愍心,舍离执着障碍法故发无着心。普遍法界诸佛刹故发广大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无边心。见一切佛妙色身故发无垢心,观三世法智无尽故发清净心,为愿普入一切智智甚深海故发大智心。”

总之,大乘菩提心内涵与相状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智悲并运,六度齐修。大慈悲是菩提心的本质内涵,是知菩提心是成就佛道之本。大乘行人应远离二乘根性。龙树菩萨开示:“若随声闻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萨死,则失一切利。若随于地狱,不生如是畏,若随二乘地,则为大怖畏。”净土宗乃大乘圆顿佛法,吾人当起发菩提胜心,增上往生品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

众生云何发菩提心

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 善男子,为二事故...

为什么会有魔和鬼神来干扰呢

举要言之,若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起诸烦...

见忍法师:如何发心

如何发心这个问题,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属普贤行愿...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

念完《地藏经》,要给一切众生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

【推荐】善业必须要有正确思想来引导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须赖的居士,名叫须赖。这个居...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吗

问: 弟子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

这口称佛号,告诉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这个...

感应上了就很容易,感应不上就很难

这就不是世间人的经验常识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经...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疏文:而于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

【佛教词典】喻依

(术语)因明之喻法,分喻依喻体之二义,欲喻之义理为...

【佛教词典】十方净土

(术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诸佛净土,无量...

十奢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阎浮提有个国王,名叫十奢王。国王的大...

十劝世人

一劝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养爹和娘 胜如...

梵网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财富

人品即商品,人格即财富。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不管是做...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

把自己当成自己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

欲望是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

平等的对待众生

有一天,提婆达多生病。很多医生来治病,但不能把他医...

印光大师开示化痰止咳丸方

【制法】用荆芥 桔梗 紫菀 百部 白前 陈皮 桑白...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

师父您出家时家人反对吗

问: 师父您出家的时候家人反对吗? 慧律法师答: 反...

恭敬的剃头师

过去有位沙门,请一位在家的剃头师为其剃头。剃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