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  2011/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

译文

首先应当阐明佛法兴起因缘的总义,谓诸佛如来只为一大事因缘而示现于世间,那么释迦本师的一代时教,总括其大意,唯是希望众生全都能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现在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就是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  

兴起因缘的别义,则专门就此《佛说阿弥陀经》而言,又有十层深义:

一者、释尊以同体大悲心,悯怜末法众生,以此念佛法门作为救度的桥梁故;

二者、释尊特别在无量法门当中,拈选这个殊胜方便法门故;

三者、释尊广说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意在激扬策励生死凡夫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故;

四者、能善巧化导执著偏空的声闻、缘觉二乘行人,回小乘心向大乘法,令其念佛求生净土故;

五者、勉励劝进初发心菩萨,亲近阿弥陀如来不遭退堕故;

六者、以一法门广摄利根、钝根众生,都能获得度脱故;

七者、以弥陀本愿力,慈护摄持具有众多烦恼罪障的凡夫众生,不再因恶业堕落三恶道故;

八者、信愿持名,即凡夫生灭心,得入无念实相故;

九者、善巧开示因于往生事相,真实悟入无生理体故;

十者、反复阐明此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乃成佛之中的捷径,而持名念佛往生,又是捷径中的捷径故。

【按】

莲祖以华严义理境界诠释阿弥陀经,上述十大净土法门缘起,广大精微,直揭佛心愿力奥藏力用,吾人宜深体味,通身靠倒。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是无上良药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

持名念佛简易殊胜普摄三根

念佛法门里有四种念佛。有观像念佛,观阿弥陀佛三十二...

念佛时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妄念是黑暗

问: 请法师开示,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可否观想无量光是...

僧济法师的往生故事

东晋慧远大师在东林寺率缁白二众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在娑婆世界念佛,极乐世界房子就都有了

你看这个妙因妙果吧。对这桩事情,《净土圣贤录》都有...

「往生」与「枉死」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 我们常...

念佛就是佛法界现九法界隐

当我们的始觉跟本觉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古人说,教育,要从最基础的、最早的时候开始。 教妇初...

念佛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

原文 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

【佛教词典】崇玄署

为唐初统理僧尼及道士之中央官府,掌理帐籍、斋醮等事...

【佛教词典】小乘禅

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所立五种禅(外道、凡夫、小乘、大...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

以这种心来修净土法门,都称为杂毒之善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不虚假的心。这就要告诉我们修习净...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

星云大师《固执的偏见》

一个人身体上有病,吃药打针也许就能痊愈。但是,思想...

树与小男孩

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位小男孩...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

大安法师:念佛要念六字还是四字

问: 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

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

一个「和」字包含的义理

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贴上了新的春联。光彩夺...

【推荐】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粪窟夫妻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