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居士怎么样持守戒律

净慧法师  2023/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家居士怎么样持守戒律

问:阿弥陀佛!我是第一次听法师讲经。通过这次参加禅修法会,我获得了很多的体验,十分感谢。本人是个门外汉,在这里只能谈一点体会。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教。生活禅,我认为是佛法的提升和发展。它可以使众生有了进入佛教法门的机缘,那么众生要进入这个法门,必须要有一个向导,这就是读经书、听法。那么很多的居士在听法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一种想法。是什么呢?就说可以通过修行到西方极乐世界,到净土,修一个好的来生。那么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信佛应该是无我,忘生忘死,最终应该到达这样一个境界。但是很多居士有这么一个观念,那么这个观念是不是与修行的宗旨有点相冲突,这是我的一点疑惑。第二点,昨天晚上老和尚讲了一个问题,就是说修行在修心。修心就要找到那个心,找到那个“牛”。在找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挫折和疑惑,都不要放松,都要认真去找,要执著。我在看《入禅之门》的时候,看到上面说:在平常的言行中,要忘记,不能执著。这两个执著是不是有冲突?如何更深地去理解?需要在这里请教。谢谢!

净慧老和尚答: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确实是每个法门所说的道理,往往看起来是对立的,不能相容。但是实际上,每一法都是圆融的。比如说,禅宗和净土。禅宗是教我们在当生当世,就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净土法门是教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然后再开悟。看起来有冲突,实际上不冲突。为什么呢?也正如大家所理解的那样。禅宗好比是一百八十斤重担,它要有两百斤力气的人,才能挑这个担子。有两百斤力气的人挑这付担子他觉得很轻松。如果说他只有一百五十斤的力气,要挑一百八十斤,勉强也能够挑得起来。那就是说禅宗这个法门,中根的人挑一百五十斤,上根的人挑两百斤,他都能够进入这个法门。

还有的人他只有八十斤的力气,要挑一百八十斤的担子,肯定挑不动。所以他就无法进入到禅宗这个法门。那么净土宗是多重呢?也是一百八十斤。修净土宗的人有多大力气了呢?能够挑五十斤。那么五十斤的力气,怎么能够挑一百八十斤的担子呢?挑得动。为什么呢?这个一百八十斤,阿弥陀佛给他挑了一百斤,他自己就只剩八十斤,五十斤力气的人面对这个八十斤的担子,踭一踭也挑得起来。

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禅宗全要靠自力修行,净土宗是自力与他力结合。阿弥陀佛帮他挑掉了一百斤嘛,所以他就剩不了多重了。自力与他力结合,所以他就感觉轻松一点。实际上要修净土宗的人,确实是自己的力量比较微薄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有许多的修净土宗法门的人,都是晚年听闻到佛法,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七十多岁,八十多岁。有的甚至是重病期间,有人告诉他,你念阿弥陀佛,你就能够带业往生。有没有效果呢?因为他信得及,毫不怀疑,有效果。即使是病重期间,得到这样一个佛法的信息,他硬是毫不怀疑地去做,他确实临终有瑞相,蒙佛接引。

那么净土宗法门,这样地简易,那你为什么还要提倡禅宗这么艰难的法门?我觉得净土的法门虽然很简易,但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身后来兑现,这样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要想在当生当世得大智慧,得大自在,教化众生,这样的机缘就小一点。历代以来,弘宗演教的这些大善知识,都是在先开了悟以后,见了道以后,然后再以念阿弥陀佛作为保任的功夫。这样的修法有很多。

开始都是在禅宗法门上用功,开始都是去挑一百八十斤的重担。使人能够得到锻炼,大死一番才能大活。所以这两者呢,法门的施设不同。众生有希望当生当世就见到效果;也有的希望只要有效果,死后去见也可以,他免得生前费那么大的力气,一百八十斤的担子毕竟是很难挑的。所以我们要能够全面地来理解佛法的精神。

至于说修禅要找这个心,要立志找这个心。那是什么呢?那是一种发心,那是一种立志,那是在修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把这个阶段过了,到人牛双忘、返本还源的时候,还是要把一切的执著都破除。有一点执著,你就到不了家;有一点执著,你就不可能是真正的自在。但是在开始的阶段,那种立志,那种追求,还是需要的。好像我们过河需要一个工具,到了彼岸,你还执著那个工具,还要背着小船在路上走,就没有必要了。那就换一个工具了。所以,因为修行的过程阶段性不同,有念和无念,有一法和无一法,它也有不同的要求。希望我们要从整个过程来看待有念和无念、有一法和无一法,这样一些基本的要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问: 请问法师,放下万缘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

烦恼为何不能克服呢

问: 有些在家人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克服呢? 净界法师...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

大安法师: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问: 今生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大安法师答: 你...

「无我」与「我慢」是什么关系

问: 金刚经所说的,无我是什么?无我与我慢是什么关...

【推荐】无情物也有佛性吗

有情众生有佛性,但草木石头等属无情,是否具有佛性,...

定时定点去放生,这样如法吗

问: 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团队会定时定点去放生,但...

罪恶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吗

问: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础上,能上品上生吗...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教词典】马有八态譬人经

(经名)一卷,后汉支曜译。经中说恶马有八态,以譬恶...

【佛教词典】大经

(经名)净土三部中,二卷之佛说无量寿经,净影,道绰...

众生的罪业会跑到我们心中吗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因缘观,你认为众生的罪...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

【推荐】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佛法教您改善人际关系

我们都知道,社会伦理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人...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

临终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吗

以这种顺从本愿而产生的愿望的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

为净业者守护信心,说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

慧律法师《爱你所做的事》

「我爱」会让自己失去理性,甚至面临没有选择余地的窘...

烦恼中有佛性

这是十缘发心的第七项了尊重己灵。 这个己灵就是我们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