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济群法师  2013/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对于一个发起菩提心的学人来说,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金刚经》中,以七处较量来说明法布施的功德。如“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乃至“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等等。

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每天三次以恒河沙之多的身体布施,依然比不上法布施。此外,《普贤行愿品》等众多大乘经典中,也一再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如果认识不到般若智慧的价值,我们可能感觉这些比喻过于夸张,难以理解。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佛法对人生的作用,就会觉得,无论怎么比喻都是不为过的。因为再多的七宝布施,乃至生命布施,所得到的只是外在福德,是暂时的,有限的。而修习佛法,以及引导更多人修习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轮回,走向解脱,这才是对生命本质的、究竟的改善。什么价值更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可惜的是,这么有意义的事,却长期为人忽略。很多信众热衷于盖寺院、建大佛,以此培植福德。这固然值得随喜,但我们要知道,寺院的意义,不在于有多么堂皇的建筑,而在于住持和传播正法;佛像的意义,不在于有多么伟岸的尺度,而在于让弟子们以佛陀为榜样,见贤思齐,精进修学。

无论是寺院还是大佛,都是因为有法,才能起到化世导俗的作用,才能具备安定人心的力量。所以我提倡的是,把寺院建到每个众生心里。这就需要推动整个教界的传灯意识,让每个佛弟子都能认识到传灯的意义,都能以传灯作为不可推卸的使命。

传灯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并且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因为我们是在直接运用所学,而运用又能反过来检验所学,这就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从而加深对法义的认识和领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

布施之道

俗话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是说衣食钱财这些身外...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

供养烧饼的女孩

佛陀僧团里,出家人必须每天出外托钵乞食,表示上乞佛...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布施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真正的六度,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

祭拜的食物谁能享用?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外财布施与内财布施

我们要知道,财布施有两种,一种是外财布施,一种是内...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人生的幸福,并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

我们常常将幸福建立在一个未知数上,建立在我们不曾实...

如何理解佛教的「无我」

问: 如何理解佛教所说的无我? 济群法师答: 我们每天...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打禅七要过这样的七天

【一】 这次过来,正好是研究所的禅修周,机会难得。我...

【佛教词典】五悭

(名数)五种之悭吝也。一、住处悭,我独住此处,不容...

【佛教词典】陵蔑寻

谓有一类。作是思惟。我之种姓。家族色力。工巧事业。...

业障深重有资格往生吗

平时我们常常有一种自卑感,觉得:我自己造作、举心动...

一切都只在一念心

佛陀说,人生空幻如泡影。生命无常,什么时候会退出,...

只要话头得力,不拘动静,自然不被他转

问:古人云:参究,在搬柴运水行脚处参。今之学者,要...

系缘念的念佛方法要怎么修

大家都知道我们念佛的方法里面有一个叫做系缘念,这种...

最近老莫名发脾气怎么办

问: 最近老莫名发脾气怎么办? 正如法师答: 发脾气...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

心态转,角度变

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

圣严法师《谁惹谁生气》

有些人认为自己内心没有问题,却又常常生气,常常难过...

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

让微笑常在

一直以来,微笑被人誉为忘忧之草,解花之语。踏遍红尘...

常有恐惧心理,应如何改变

问: 我常常有这么一种恐惧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亲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