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净界法师  2024/0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那么真如是时间无尽空间无尽的嘛,它没有断绝的嘛。所以因为法性广大,所以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内心是平等不二,不念我相、人相的对立的彼此,这样子菩萨才能究竟大般涅槃愿力。

菩萨为什么发愿呢?有三种理由:第一个、引生修学动力——我们看二乘人,他证得空性以后他就不动了,二乘人是这样,他从假入空这一块做完以后,他就很难从空出假,从空出假这一块不容易啊,很不容易,这个唯一的力量就是靠愿力了,你看一个禅师,他到一个很偏僻的山上去闭关,闭关了几年以后他就走下来,走下来就找他同参道友,同参道友说,哎你闭关这几年,你到顶了没有,到了顶了没有,山顶当然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你悟到真如本性没有,他说:“我到顶了”,他说:“你到顶了,你看到什么”他说里面什么人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那么这个禅师就问这闭关的法师说,那这么好的环境没有人干扰你,本来无一物,你要住下来才对啊,这个闭关的禅师说,我也很想住下来啊,但是西方有人不肯啊,禅师讲西方不是一个方向它是表法,你一个人怎么自利叫东方,西方就是大悲愿,说我也很想住下来啊,但是我的愿力不肯啊。它就会推动一个菩萨从空出假以利他。

我们从有相到无相,是因为苦恼的力量来推动我们,那是一种动力嘛,因为我们要离苦得乐嘛。因为有相的力量有相的因缘是躁动的嘛,是生死是痛苦,所以没有人逼近我们很自然的想要到空性去,但问题是你从假入空以后,这个空性是寂静安乐的,这个菩萨怎么会舍离寂静安乐,又来到杂染的因缘呢?这是靠菩萨的愿,发愿。所以我们在受菩萨戒的时候,你所发的愿,你今生可能感觉不出有什么差别,但是等到有一天,你到了极乐世界,你证得空性以后,你马上从空性出来,为什么?因为你在娑婆世界的时候,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从空出假的动力,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确认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我们知道我们要先有一个短程目标,长程目标,究竟目标,你能够集中你所有的修学来完成你的第一个目标。比方说求生净土,然后再广学诸法,然后亲近诸佛,最后成就佛道。你要有一个确认一个目标。

第三个、突破自我设限——我们过去生所留下来的烦恼习气,你有愿力你就能够突破,菩萨为什么面对烦恼的时候无所畏惧?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次的重新站起来,那一份的坚持,就来自于菩萨的愿力——坚持!

到这个地方,已经把整个《楞严经》的理念,等于是作一个总结。《楞严经》的思想只有两句话:回光返照,正念真如。那么这个正念就是随顺真如的意思,随顺。随顺当中包括了安住力、调伏力跟坚持力三种。这三个都是随顺真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如何发大愿》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理想壮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之愿

原文: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

不要随便发邪愿

现在我们做一个总结。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

在承受中锻炼和改变自己

生命中总有着太多太多的羁绊,无法抗拒,唯有学会承受...

【佛教词典】死苦比丘

(杂语)生死苦比丘之略,胁尊者也。南山戒疏四下曰:...

【佛教词典】曹溪寺

位于韩国汉城钟路区。为大韩佛教曹溪宗之总本山,开创...

金色容颜转凡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佛说无...

身上带这个咒,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

「半」的处世哲学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

南山律祖道宣大师

戒律,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

何谓「禅门破三关」

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长...

戒邪淫十三法

时代变迁迅速,以往农业时代的色 情场所,仅限于城市...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星云大师《净修法门》

我们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的历史上,人类经常有很多大...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

十供养赞

香: 心然五分 普遍十方 香烟童子悟真常 鼻观妙难...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

享清福最难

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