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济群法师  2013/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对世俗的功名、地位、利欲要求变低后,会不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呢?

济群法师答:佛教中,并不排斥正当的生活和工作。作为在家居士来说,只要正确处理好学佛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不会因此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事实上,学佛还能教会我们怎样更好、更如法地生活。

比如对工作的选择,应不违背“正命”的原则,即符合法律、戒律的双重规范。这样的工作,既能使我们立足于社会,又不会与修行、与生命的长远利益发生冲突。而在家庭中,在家居士也应当对父母、伴侣、子女尽职尽责。佛教中有一部《善生经》,就是佛陀教导在家居士怎样如法生活的经典。

确实,有些人在学佛之后,感到生命无常、轮回是苦,感到世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认识,会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发起出离心,选择出家求道的人生。

如果既不出家,而认识和情绪又继续停留在这个阶段,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条件选择一种淡泊的生活,因为强烈的出离心而淡化了许多妄想、执着,虽然过着简单的世俗生活,但也能活得比较安然,比较自在。

二是还有家庭责任需要承担,父母、妻儿等家人还需要他提供生活保障,这时,个人观念和现实生活的差距就会产生冲突。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把出离心上升到菩提心,把追求个人解脱的发心转向对人类、对一切众生的责任。本着对这种责任的承担,首先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再推及到一切众生身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管教父母对吗,如何让家庭关系和谐

问: 我总想管教我父亲的不良习惯:打麻将、饮酒。我...

往生西方极乐与行德积善有关系吗

问: 尊敬的法师请问,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平时做...

真为生死来学佛

我们学佛是为什么?是真为生死来学佛。对于佛教徒来说...

大安法师:梦境的可信性高吗

问: 庄周梦蝶,是蝶入梦,抑或人梦蝶,梦境可信性高...

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

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宏海法师...

鬼神的福报也各不相同

问: 佛教说是无神论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报,那...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

济群法师:现在有病需要吃肉是否可以

问: 吃素已经六年,现在有病需要吃肉,是否可以? 济...

弘法也是心灵的慈善

问: 有些学者提出,社会在几十年左右将发生问题。因...

三宝在你心中有多少分量

经过多年修学,我越来越真切地体会到皈依的重要性。遗...

【佛教词典】时分清净

【时分清净】 p0916   瑜伽八十卷十五页云:尽寿行故...

【佛教词典】南普陀寺

中国佛教闽南名寺。位于福建厦门五老山下。始建于唐,...

一杯水的冷漠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她想为孩...

【佛学漫画】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一生劝人一心念佛,“念佛要发长远心,不可...

佛学常见辞汇(四画)

【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念佛人断气后遭遇违缘能往生吗

问: 末法众生若命终、未命终,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

世间有五种不易

黄龙慧南禅师说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

星云大师: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力量

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认为最大的修行。...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

如何化解夫妻间的矛盾

夫妻在一起生活一辈子,难免有磕碰,俗话说,舌头还有...

释迦牟尼佛的婚姻家庭

1、佛陀与父亲净饭王 《菩萨睒子经》云:人有父母,不...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