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积极与消极

济群法师  2011/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积极与消极的表现

积极与消极是我们应对某件事的态度。当我们对其发生兴趣或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就乐于主动参与,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反之,则会有意识地回避、抵抗,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尽管孩子的天性都是贪玩的,但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却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孩子觉得读书无用,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对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因此以消极的态度应付了事。而那些从小好学的孩子,因为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自己就会努力对待。

我们在工作和处世中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同样的事情,落实到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各不相同。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采取的是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为了恢复“周礼”,为了推行“仁、义、礼、智、信”的政治主张,几乎一生都在周游列国。在他游历期间遇到很多挫折,包括隐士们的冷嘲热讽,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立场,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实施治国平天下的志愿。在理想无法实现时,亦不轻言放弃,转而在学生中推行自己的主张,提出“学而优则仕”的读书观念,由读书进而仕途,进而治国平天下。

与孔子的积极入世相反,历史上还有许多消极避世的隐士,他们无法接受现实社会的污浊,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过着淡泊无为的生活。《庄子》记载:尧有意将天下让与许由,许由闻听,不仅没有感到欣喜,反而跑到河边将耳朵反复清洗,觉得尧的话玷污了他。

这样的机遇对孔子而言,或许是梦寐以求的,天下唾手可得,正可用来大展鸿图。但人各有志,许由所向往的是逍遥自在的人生,世间功名于他不但毫无意义,且避之尤恐不及。

除了观念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之外,消极与积极的产生,往往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有的人从小失去家庭温暖,长大后工作不顺利、婚姻不幸福,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挫折,使他们看不到人生的意义,看不到生存的希望。活着到底是为什么?他们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在他们眼里,世上的一切都暗淡无光,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勇气。长此以往,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免趋向消极。

而在顺境中成长的人,很少经历挫折,对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无论做什么都觉得有意义,他们所表现出的努力进取就来自于积极的人生态度。

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不同人生态度重要的因素之一,古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说,正是说明了这样的道理:若身逢乱世不妨遗世独立,心游江海;若天下安乐才可出来辅助明君,安邦定国。

由此可见,消极与积极既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也和客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消极与积极是相对的

消极与积极并不是绝对的,由于参照的角度不同,标准也会随之改变。

伯夷和叔齐是历史上两位深受推崇的隐土。当时,周文王想请他们出山讨论伐纣王,可在他们眼中,这却是大逆不道的犯上作乱之举。他们为了遵循儒家的道德观念,拒不出山,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从入世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消极的。但换个角度来看,他们为了忠孝仁义而独善其身,其行为却有着积极的意义。

再如出家人的修行生活,以世俗的标准衡量,无疑是消极的。但以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而言,出家不仅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命,更是为了住持正法、荷担如来家业的崇高使命。他们为寻求真理而放弃世间享乐,其选择无疑是积极而自觉的。

所以说,消极和积极不可简单地一概而论,当我们看待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角度,只有从多方面地观察、思考,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反之则会有失偏颇。

通常,在我们的人生中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人生始终都处于选择之中,而选择就意味着取舍:在占有的同时也在放弃。

无论我们选择学校、工作还是家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高校有几百所,而我们能选择的不过是其中一所,就是在这一所中,能选择的也不过是其中一个专业。生有涯而学无涯,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想要。类似的选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时时都要面对。而取舍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分配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作出抉择后,对我们所选择的,要积极努力,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上面,而对其它与之无关又足以形成干扰的事情,则消极对待。古人有玩物丧志之说,玩物何以会丧志呢?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本应消极对待、浅尝即止的事情投入了过多的精力,以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工作要赶,而不要急

积极这两个字,我们通常都会把它和乐观、开朗、进取连...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随缘不攀缘」和「积极争取」的区别

问: 我们在社会工作学习中,应该如何区分随缘不攀缘...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

跳下悬崖找活路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

想让佛菩萨加持,自己也要积极努力

大磬一响,苦空无常,思惟人生,积极向上。 大家来参加...

时常惦记着死亡是否太消极了

问: 师父,有的人会觉得,时常惦记着死亡太不吉利或...

积极而不紧张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积极的人,应该就是乐观、开朗、进取...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生气生病时该如何克服

问: 生气、生病时非常痛苦,如何克服? 济群法师答:...

【推荐】六道轮回中鬼道的种类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

戒律的十大利益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

【佛教词典】四波罗蜜多圆满

【四波罗蜜多圆满】 p0461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八卷一页...

【佛教词典】多财鬼

(异类)三种饿鬼之一。饿鬼之多得食物者。...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爱别离」和「求不得」

琪琪和男友是大学同学,相恋近四年,男友对她非常好,...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为超脱世间而又适应世间的。则其宗要:在先...

罗睺罗的眼泪

佛陀说:「当知瞋心,甚于猛火。」人时常因为瞋怒而乱...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

性德

对修德之称。言一切万物本性之上各有善恶迷悟之性能也...

参禅必修的课程

有一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

清明三问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

禅师们的胆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居士无病,您的妙药还您

有一年寒冬将至,药山惟俨禅师依照常住往例,请寺里的...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