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情到深处人孤独

济群法师  2011/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虽然我们刻意地回避真相,但在内心深处,其实知道这些是无法永恒的,是怎么抓也抓不住的。我们看到很多人死亡,看到很多公司破产,看到曾经年轻的人日渐衰老,看到曾经健康的人卧病不起,即使这些尚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由此而来的危机感,总会或多或少地对我们产生冲击,使内心蒙上阴影。

我们已经习惯依托外在世界来生存,习惯于家庭、亲人的陪伴,当这些外境不复存在,或者,当我们与这些外境产生疏离感时,孤独就扑面而来了。它像一个看不见的对手,时而在夜深人静时行动,时而在人声鼎沸处潜入。你曾被它击中过吗?曾被它折磨过吗?

有句话叫做“情到深处人孤独”。一切的爱恋,一切的目标,只有在我们埋头追求时,才显得格外真切。一旦停下脚步,却会发现,曾经那么确定的目标,终究是场梦幻;曾经那么坚实的倚靠,不过是个泡沫。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会觉得,一切生命其实都有着原始的、难以排遣的孤独。

这种孤独感的根源,也在于我们找不到自己,不知道生命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错觉中,我就是我,众生就是众生,世界就是世界。当这一切分离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永远是在四顾茫然中踽踽独行。不管家人对你多好,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独自一人,两手空空。

所以,生命始终伴随着恐惧感、失落感和匮乏感,担心我们抓住的东西会失去,更担心自我会因此受挫——当所有这些渐行渐远,哪里又是“我”的安身立命之处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有人说,出家人离开了家庭、父母、亲友,所以不需要有...

做父亲很难,做出家人的父亲更难

相比于母亲节,父亲节好像冷淡了许多,子女也不太重视...

如何面对情和爱,而不为所迷惑

佛教爱不重,不生娑婆一语,直接道出爱欲是人与生俱来...

星云大师:从感情的占有到奉献

感情是自私的,俗语说: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细砂。...

情迷痴爱恼人心

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跟随佛陀修行,比丘们都必须出外...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

【推荐】佛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佛教对感情的处理

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所谓做菩萨,就是在佛法...

极乐世界究竟有多远

问: 极乐世界究竟有多远? 济群法师答: 《六祖坛经...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缘无所谓善恶,不粘著的智慧 《财富品质》杂志: 如何...

堕落到畜生道的原因

生活在我们人群四周围的有哪些生命?大体上有两种:一...

【佛教词典】弥卢

(杂语)Meru,译曰高。华严经四十八曰:如来口右辅上...

【佛教词典】禅行法想经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一弹指之间,亦思惟死...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宝瓶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和观音菩萨的头上...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

浅说佛教生财及理财之道

中国人近年在海外对奢侈品的购买力惊人,根据汇丰银行...

百岁奇僧预知时至,选定奇人继任住持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良心是人之根本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有一天率领学生到别处讲学。行...

念佛往生一法,对初发心菩萨来说非常重要

尘劫声闻者,有于大通佛世发心,皆因退大,尘点劫来,...

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

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