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信愿行往生极乐

李炳南老居士  2016/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信愿行往生极乐

第一、信不学佛则永远在六道中轮回,不得解脱,此事任何宗教皆办不到。

第二、信学佛须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唯有修净土法门,在短时间即能当生成就。古德云:“万修万人去。”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即万修万人去。然吾人在此即使念佛三、五十年亦仅口念。唯往生西方,闻鸟、树演音才悉念佛、念法、念僧。此深奥之理,非凡夫能解其理,即使证二果之人亦无法了知,只要肯依圣言量坚信不疑就能成功。

第三、深信吾人修净土法门,决定当生成就,决定万修万人去。

第四、信往生时,阿弥陀佛决定前来接引,往生极乐世界。深信净土法门之后,必须执持佛号不放,自今起深信不疑,至死亦执持不放,即使原子弹下来,亦执持不放则成功矣。

现在看看诸位之情况很好,与阿弥陀经所云相符合。经云:‘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家福气不小,然有几位未听至此,即先退出,很可惜!此事吾甚留心,彼等福报不够。然诸位则不得了,若听明白,皆能成功,因金刚种子已落入大家八识田中。由大家仔细听讲之神情,即可得知大家已得此天大福报,此种子永远不会消灭。

要紧在“不退”二字,永不退失,若功夫好,则当生成就,否则此金刚种子迟早要发芽,斯时即诸位成就结果之时。 其次言“愿”,现在学了佛,知道有无量无边之净土,然吾人修净土,既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永不更改。人言为“信”,不可朝三暮四,即使有人讲比西方好千万倍之世界,吾亦不违念佛初衷。

即使有人教比念佛往生更好、更快之法门,亦永不更改。有此骨气,坚定切愿,有愿必成。若修净土后,复改修他法,脚踏三、四种法门,则无法修成功。发了往生西方之切愿,言而有信、言而有据,无论任何情形,永不更改,则必能成就。

再言“行”,行很简单,地藏经、药师经、法华经,三藏十二部皆好,若如此则三藏十二部天天诵乎?吾人万不可“以凡测圣”将佛菩萨之心当做凡夫心,以为与此结拜,未与彼结拜,则唯恐得罪于彼,此实愚痴。吾人有分别心,佛则无分别心。吾人若愚痴,念此念彼,则三藏十二部无人能每天念完。

修净土极简易,即使阿弥陀经不念,只念佛即可。万德洪名,无论“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四字,此一句佛名,即含无量无边之佛名,盖因阿弥陀佛乃法界藏身,念一句佛即等于念一切佛。 再则阿弥陀佛之“阿”字,即华严经中华严字母之第一个字,世尊夜睹明星,见性成佛即做‘阿’字观,无此一个“阿”字即无三藏十二部经典。

此“阿弥陀佛”亦未翻译,含藏多意,只要将此一句佛名,老老实实念到“一心不乱”则必定成功,不必多念其他。故念佛时,不要再想其他妄念,其他妄念为魔,吾人以此一句佛名排除之,如此即可净念相继。 再则“正助双修”,其实助法亦不必言其他,只要此一句佛名,一心念佛,正助即含其中,然吾人为凡夫,尚无此功夫。

其实一心念佛,则“经、佛、咒”皆含其中,就怕吾人无此诚心,若诚心念佛,则三藏十二部皆含其中。助行工夫,吾人不会行善亦不要紧,但能‘诸恶莫作’即可。念佛则不造恶,吾人念阿弥陀佛时,吾人即是阿弥陀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不能一边念佛,一边造业。凡是念佛,复造杀、盗、淫、妄、酒等罪业,即是谤佛,念佛功效即减少。只要不造业,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再加上‘诸恶莫作’,如此修净土法门,必定成功。

本来打佛七前来讲讲话,乃为令参加者得一心,然这几年看大家有些退转,故今天所言多为教理,认清教理才明白如何用功,斯可得一心,说个偈共勉:

“净宗资粮信愿行”,净土宗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佛“深信、切愿、力行”三资粮,信愿行有无量无边之讲法,今所言者乃极为简要之说法。“二力感交功始成”,凡是要求成功,修其他各宗须靠自己力量一步一步修才能成功,力量差一分即不成功。

净土宗不必如此,其主要之力量,乃在于“阿弥陀佛”,自己只出小力量。自己只要放下万缘念到一心不乱,其他之事皆不必管,其他皆是阿弥陀佛之力量。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庄严而成,吾人临终时,佛亲自拿莲花来接引往生彼世界,“庄严佛土、接引往生”此皆佛之力量,但吾人念佛须念到“一心不乱”,此经上明示,如此佛力、自力皆有,即可成功。

“经文最重同居土”,极乐世界分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阿弥陀经中,四土皆有之,然最重要者在凡圣同居土。我们凡夫一品惑未断,无法生净土,然极乐世界乃“他受用”之净土,如盖好房子,不是自己用而已,而是要让大家来使用。

修行断惑才出轮回,凡夫无法出轮回,唯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就可以出生死轮回,刚往生极乐世界,仍为凡夫,故阿弥陀经于六方佛出来做证明前之经文,皆为凡夫之境界,为凡圣同居土。依此娑婆世界而言,色界天之下为六欲天,仍有男女饮食,亦言食、住,而阿弥陀经中所云亦含食、住,亦是未断惑之凡夫境界,故吾人念佛一心,虽未断惑亦可往生极乐净土,往生之后,或为人、或为天,但仍为凡夫,并无果位,属凡圣同居土。

故在此界未断惑而能往生极乐,属于横超;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再生到常寂光净土,亦属于横超。其中之道理深奥不易解,吾人但信佛之圣言量即可,故经文注重在凡圣同居土,专接未断惑之凡夫往生。“但得伏惑便往生”,一心不乱亦阿弥陀经所言,但断惑才能一心不乱,断惑往生可以上品往生,但不断惑者大有人在。

依本人而言,前生吾不得而知,今生则修净土已六十年,然一品惑亦未断,此真实语,不只无神通,连鬼通亦无,须知有神通仍不免六道轮回,无法了生死。 现言如何得一心?吾人无法断惑得一心,但伏惑亦可。当吾人妄念纷飞之际,立刻以一句佛号压伏住,虽压伏住,然尚未断惑,至临终时,因平常妄念一来即以佛号伏住,临终如摇彩,斯时佛号出来即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此“带业往生”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之经文中皆明显含有此意,由于未断惑而以佛号伏住往生,故云:“带业往生。”因断惑时间太长不易办到,今修净土法门,妄念一起,即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以真如佛性伏之。真如佛性即一句“阿弥陀佛”,能以佛号伏住,即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到西方再断惑,故今只言但求往生。 时间说不少了,担误诸位用功,对不起大家。现在再来念佛,伏住惑。敬请诸位,放下万缘,善缘、恶缘皆放下,一句弥陀,一直念下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李炳南老居士文章列表

为何结果是一个往生西方,一个生天道

问: 我们以真实的信心念这句名号,就往生到一个好地方...

念佛时出现心魔该如何处理

问: 师父曾经碰过一个问题,可是后来在光碟里面没有...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

亲人临终不愿往生,该如何劝导

问: 我的亲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亲人并没有求...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

睡时念佛修行要诀

睡时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齐,或洗澡,...

怀玉禅师精进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还有位怀玉禅师,这位怀玉禅师修行非常精进,夜不...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李炳南老居士《助念之意义与规矩》

助念即助对方往生。助念者对往生之道理与方法,必须清...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

李炳南居士:忆佛念佛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

李炳南老居士:报恩要及时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

【佛教词典】观心论疏

凡五卷。隋代灌顶述,智越集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佛教词典】观察

【观察】 对境之系念,以智慧照察,正念观彼,如实修行...

圣严法师《话头是什么?》

话头禅的修行,是以一句话头来达成下列目的:第一、话...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骛远

现在的人好高骛远,有点小聪明,就忙着参禅、学相宗、...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新加坡居士林的免费斋饭

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里,一位来吃免费斋饭的人正在盛饭...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我们生命的真相

我们要思惟到,我们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这种得人身之...

把用在「低头」中的时间找回来

时下,微信在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强大的朋友圈...

三类冤业

冤业一般讲三类。第一个是你有命债,叫杀冤。你今生为...

【佛学漫画】妄念如灰尘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从临时住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