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大安法师  2020/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听弘忍大师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经文的时候,惠能就豁然大悟了。

于是他就一口气讲了五句“何期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有个成语叫“心花怒放”,这是他开悟的境界。

连续五句排比都是谈自性的问题。所以五祖一听便知道他开悟了,悟到究竟了,就把顿教衣钵传给他。于是惠能就成为了六祖。然后叫他赶紧离开,怕有危险。这时候惠能还是个白衣啊,他就赶紧离开了。

这位弘忍祖师两天没有上殿。他座下有五百弟子,都以为他生病了,去看望他。两天之后,弘忍说我没有病,衣钵已经南行了。哦,衣钵不在了,那谁拿走了?——能者继之。

大家一听,明白是这个惠能拿走了。这些和尚不甘心,个个都认为自己是“正规军”,但是没有拿到衣钵,而你一个白衣却把衣钵拿走了。于是就要去追。

当时追的队伍当中有一位姓陈的比丘,出家之前就是一个四品将军,性情比较粗糙。因为将军出身,跑得就很快,惠能马上被他追上了。惠能一看,既然他来追,干脆就把衣钵放在石头上,接着就隐到了树后边。

这位陈姓比丘叫惠明。惠明一上来,看到衣钵在那里,眼睛一亮就去拿,但是拿不动。毕竟是一个出家人,他一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就改口了,说:“行者,行者,我为求法而来。”

惠能一听这话,就从树后面出来:“好,既然你为求法而来,那你坐下来。”两个人坐着。惠能让他摒弃万缘,一念不生,只是坐着。坐了良久,惠能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不思善,不思恶,就在这个时候,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就这一句话,惠明就开悟了,悟明心地。但他还有贪心,说:“除了刚才你跟我讲的密语密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密语密意啊?”

惠能说:“能说的、所说的都不是密语,汝能返照,密在汝边。”你回光返照,所有的秘密、密藏就在你那边,你不要到外面去找。

因为惠能祖师这个公案的影响力,自此以后禅宗的风格都是这么一个风格。无论是“德山棒”、“临济喝”都是指归你那一边,实无一法与人。

《六祖坛经》不断地在谈这个问题。菩提般若的智慧,世间人本自有之,只是由于心迷了,不能自悟。所以佛到哪求?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所以就是在你的自性上指点,向上本分也是指点你本具的那个己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慧法师:佛力加持与机缘

各位大德: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我们看第一段,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这个地方,佛陀从...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

迟早都要成佛,为何还要去极乐世界呢

问: 佛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以关怀代替处罚

在仙崖禅师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经常利用晚上时间,...

屠夫的顿悟

10年前,张顺是个专职屠夫专门为附近的人宰杀大小牲畜...

明禅法师忆佛源长老:光看书,那是没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着佛源老和尚。对他印象最...

带着善良出来混,迟早会有人还的

今年24岁的美丽姑娘名叫Liz Woodward,目前在美国新泽...

【佛教词典】意学

禅宗的学问。禅学相当于身口意中之意业,故名意学。...

【佛教词典】现观

(术语)慧现观谛理也。于见道十六心之位观上下八谛之...

信愿称名退病魔,皈命弥陀获新生

病苦缠身寻出路,亲近弥陀获新生 李忠生居士,1963年生...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问答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

恭敬供养能得五种功德福报

古印度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有一天,世...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提到往生的问题,有很多居士问:临命终时,是不是最后...

佛教七宝

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

接触外境的第一件事,记得要先离相

我们现在说过我们改变不了外境,改变外境这个是不切实...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问: 为何《无量寿经》把人道、天道也判为恶道? 常敏...

请您来安排我的一切!

世上的一切,有多少人力不能为?至爱的亲人离世,人命...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

四种出世的思想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